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7 23:32:49瀏覽5517|回應1|推薦41 | |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於1858年完成《晚禱》的畫作,畫中描繪一對年輕夫婦聽到向晚的鐘聲,虔誠的向神祈禱的情景。米勒在這幅小品中畫上廣漠的空間,並且加入浩瀚無邊的感懷。 米勒以農民實際生活的景致,在鄉間看似平淡無奇的農民生活中,看到生命存在的尊重與價值,遠超越風景畫的狹小限制,更能表現感人的深刻意涵。 《晚禱》畫中,可遠遠地可以看到教會尖塔的黃昏田地上,夫妻兩人如剪影般凸顯出來的姿勢。據說,米勒畫此畫時,想起了幼年時和祖母在田裡祈禱,而此時祖母已不在了,對遠離時空間的追憶,凝聚在畫中更為深刻。 《晚禱》描繪出大畫家米勒的童年印象。在傍晚時分,雲朵在遠處,夕陽餘暉,虔誠的祈禱,觀者為之震動,再看莊嚴的景象,浮動的思緒漸漸平靜下來,田園與心靈世界相互融入畫中。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極為稱讚這幅畫,文人的靈魂受到感動。 《晚禱》如同《拾穗》一樣藉著與天地和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人類於土地的滋生下,散發出一種雖是平凡且崇偉、遼闊的存在氣息。 1902年羅曼羅蘭撰寫《米勒傳》,將他與貝多芬、米蓋朗基羅同列為偉人英雄之一,因為他認為米勒具有愛、勇氣、忍耐與信念,於藝術志業,具有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