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14 06:00:00瀏覽1307|回應0|推薦52 | |
牧放東山下,不測晴轉陰。 兩童驅行進,歸時逐石岑。 風起危高頂,雨落傾斜林。 左笠抵飄襲,右帽泥塗侵。 邊草驚亂墜,柳枝脫如針。 屈曲多障礙,複道充節音。 縱橫交馳走,眼前飛去禽。 壯懷奔跑步,尾崇來競吟。 爭鋒雷電掣,無恐變狀深。 競來雖可畏,形觀平路尋。 摧折八荒處,不動方寸心。 如是風雨暮,開拓人胸襟。
①宋李迪《風雨歸牧軸》:立軸:絹本,淡設色,縱120.4釐米;橫102.5釐米,此幅上方題跋28.9×48.5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表現的是風雨將作時,兩個牧童驅牛回家的場面。作者對背景的處理巧用心機。兩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撐著迎風翻舞的柳絲,側面地表現了風勢之猛。坡上雜木,岸邊蘆葦,葉落枝摧,風勢之急得到極度的渲染。從筆墨處理來看,古樹勾中帶皴,一絲不苟,頗得娟秀之氣。密密的柳葉,勾點結合,濃淡相濟,層次豐富、朦朦朧朧,給人以大雨將作,細霧先到的清潤之感。
②《國小國語.讀書筆記(二)古畫裏的動物》
這本書是卜姑媽送給我的兒童節禮物,書裏介紹的,都是我國古代的動物畫,一共二十幅:有梅花鹿,有綿羊,有駿馬,有駱駝,有猿猴,有哈叭狗,有貍貓,有松鼠,有蝴蝶......其中水牛就占了三幅,可見古人多麼重視農耕。
卜姑媽要我特別注意「風雨歸牧」這一幅畫。她指給我看:占了畫面半幅以上的幾棵大柳樹,和池塘旁邊的青草,正被風雨吹打得彎腰低頭;兩個牧童騎在牛背上,要趕快回家。左邊的牧童把頭放得很低,讓斗笠抵擋風雨;右邊牧童的斗笠被吹到地上,他轉過身來想伸手去拾那斗笠。她說:「這兩個牧童面部的方向恰好相反,形成一個對照。風雨從左面向右吹打,兩條牛頂著風雨向左奔跑,尾巴都飛起來了。這兩種力量相互衝突,又形成一種相對照。所以這一幅最為生動有力。在國畫中是很少見的。」
經過她的指導,再細看這幅畫,我默默體會,越想越有道理。我覺得這種對照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寫作。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