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 〈唱出創意夢〉-素人音樂家 堅持做自己
2010/04/13 15:44:26瀏覽585|回應0|推薦2

〈唱出創意夢〉-素人音樂家 堅持做自己

2010-04-12 工商時報

  • 【李玉明】
  • 去年,跌碎一地眼鏡、反差最大的娛樂新聞,當屬英國的「蘇珊大嬸」。當蘇珊開口唱「我有一個夢(I dreamed a dream)」時,清亮如天籟般的嗓音,讓評審登時瞠目結舌,觀眾則是爆出如雷掌聲、驚呼連連!

         回到國內,可說是「台版蘇珊」的楊宗緯,雖說比蘇珊年輕許多,又曾執教鞭,但也曾因長相被譏為「山頂洞人」,一樣是因選秀節目爆紅,只要有他出賽,收視一定飆高,他的歌聲也每每讓現場觀眾落淚。蘇珊與楊宗緯原本都是「Nobody」,卻因為參加選秀節目,從此變成「Somebody」,出片、登台、成為歌手,一圓星夢。

         然而,就在社會角落的另一端,卻有一些音樂人,明知道要發片、出名的捷徑不是參加比賽,就是靠「星探」或唱片公司發掘,可他們為了「堅持做自己的音樂」,寧願走上一條最辛苦的路-素人樂手、歌者,張齡之、涵妮&Friends、MC耀宗,以及Code,他們始終在音樂的園地耕耘、播種,期待有一天自己的音樂,能夠開出美麗的花朵,飄香全世界。

         張齡之 花近千萬出5張CD

         張齡之,玩音樂已超過20年,從小跟著祖父的誦經團到處遊走,她說:「有糖果吃,又喜歡有韻律的東西。」沒想到只是單純的喜歡,就這麼悄悄地播下音樂的種籽。然而,日後漸長的小齡之,一開始卻是向爸媽要求學鋼琴而非祖父拉的二胡,因為開碾米廠的親戚家裡有鋼琴。無奈家中尚有6弟妹,食指浩繁,務農的雙親,只好向排行老大的她說不。

         不過,從小就展現音樂天分的她,雖然沒能學成鋼琴,卻從小三到小六,連續3年成為學校唱國歌時的指揮。升上國中,張齡之不愛念書,她央求父母讓她讀職校,成為廣告設計的學生。在當時,她心裡想的是「讀職校可以快點進入社會工作,能夠自己賺錢,就可以學鋼琴了。」進入職校,少了升學壓力,卻多了參加社團的機會,舅舅聽說她加入了吉他社,於是送了一把二手吉他,張齡之從此走入吉他的天地。

         進入新聞局工作後,她利用工作之餘,花錢學習編曲,對她來說,當時的工作,不過是她走向音樂的跳板,她所思、所想、所做,唯有「音樂」二字。然而,天不從人願,投入心靈音樂創作8年,累積了200多件作品,投稿2、30家唱片公司,卻苦無伯樂!但經過多年的播種、深耕,音樂的種籽,再也按捺不住要探出頭來,於是她花了近200萬,在38歲時,出了第一張CD「風和日麗」。之後陸續又出4張,耗費近千萬,不僅用盡積蓄,還押上房子。

         近9年來,她一天走上20公里,卻也曾一天賣出300張CD,如今她已創下近2萬張的佳績,第一張CD已回本,每天依然銷售、創作音樂達15個小時,收入不過溫飽,若不是熱愛,怎會有如此的動力?16歲學吉他,23歲學鋼琴,30歲學編曲,38歲自費出專輯,40歲以音樂為主業,最希望「至少留下美好的音樂給子孫」、「成為全世界知名的音樂家」。

         Code 要讓全世界都聽到

         與張齡之有些許相似之處的Code,自小父母離異,雖是獨子,卻沒有獲得「唯一」的特權,10個月大後,就再沒見過生父,生命中全是外祖父母的影子,而他的「音樂啟蒙」則是曾祖父,這讓活潑好動、學業超優的他,有機會親近小提琴。為了減輕家計,國中起就半工半讀,到了高中,又因著小舅組團,學會打鼓。自此已對音樂「上癮」的他,慢慢從「沒有歌唱的音樂」、「背景音樂」當中發現,雖然是同樣的節奏,一直重複,但依然有變化,於是他決定要成為樂曲創作人,因為「音樂無國界」,沒有歌詞、歌唱,反而可以讓全世界都聽得懂。

         或許上天看到他的努力,去年年中,Code將自己的音樂PO在「My Space」網站,被澳洲的唱片公司相中,寄上合約,將創作的樂曲,發行名為「閘門」的 CD;而另一張「聲納律動」則是由「印象唱片」發行,唱片公司讓Code自己選歌、自己混音,並代為發行,因此,至今還沒花到錢。但對他來說,即將發行的「江水」,才是他的「處女作」。這是一張融合電子音樂與傳統樂器,如二胡、古箏、木笛等,加入大量中國元素,雖已在KK BOX發行數位音樂,不過,實體音樂+MV,還是要等到今年9月,而這也是他第一張必須自己籌措經費的CD。

         涵妮 CD收入一半做公益

         涵妮,是一個愛唱歌的女孩。高中時代,由於參加吉他社,才發現自己不僅喜歡唱歌,還同時發現,因著音樂,讓自己更外向、開朗。擁有輕柔嗓音的她,大一即參加了「木船民歌」比賽,就此被木船的經理所相中,邀請她在店內駐唱,而這一唱,便與歌唱結下不解之緣。

         大二,與唱片公司簽下一紙合約,看似順遂的樂途,卻不知怎地突然變調,而這一延宕,直到畢業前,都未能一圓出片之夢。隨著年齡的增長,涵妮也漸漸認清,原來「歌者不過是商品」的事實,唱片公司把每一位歌手都用生產「罐頭」的方式來製作音樂,他們要做的是「賣錢的東西」,這與想要「做自己的音樂」差距甚大,於是與對方「因了解而分手」,解除合約。

         此時的涵妮,自我認知並不成熟,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要「自由的玩」。為了將來有一天,可以將興趣變成主業,她足足花了3年功夫,以便能精進詞曲的造詣。在這3年中,她雖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新民謠,結合民謠創作、爵士,以及中東打擊樂器,但同時她也觀察到台灣的音樂環境十分艱困,別說是「素人歌手」,就連線上歌手的唱片銷售數字,往往也很難看。加上市場上的口味「太一致」,對她而言,這不啻是在消耗自己的創造力!她要做自己,做自己的音樂。

         涵妮很羨慕國外的音樂環境,不僅獨立品牌多、管道多、表演活動也多,而消費者也願意接受非主流的音樂。

         她感嘆「我們還要讓主流音樂餵養多久?」能否換個口味,去接近表演場所?「現在是獨立音樂人的戰國時代,而聽眾卻也很容易培養新的品味。」

         MC耀宗 「地下音樂」就要出專輯

         在4位音樂人當中,MC耀宗是最年輕、家境也最富裕的一位。從小父母就要他繼承會計師事務所的家業,即使喜歡饒舌音樂,卻也必須低頭,選擇就讀商學院。

         只不過父母的攔阻並未發揮多少效用,他笑說:「從小就愛說話,常常從排頭講到排尾,練就饒舌的本領。」在學時,就因參加「第一屆閩南語流行音樂創作大賽」獲得第三名,讓不看好的雙親,漸漸由反對到支持,現在甚至會聽自己的音樂給意見,老爸還會穿上耀宗贊助廠商送的、很「潮」的T-恤,戴上帽子,不僅以他為榮,還樂意順便幫他打知名度。

         大學畢業後,曾經短暫地做過音樂總監,沒多久便接到兵單,高唱「從軍樂」。退伍之後,耀宗火力全開,他把自己對音樂的熱情一次爆發。成立「逆流音樂」,當起發行人,目前成員有6~7人。此時此刻,他有一種「突然被音樂找到的悸動」!為了提升Hiphop的地位,他自己發行,控管品質,跑活動、敲通告,演唱創作,同時兼做銷售。他說之所以走入「地下」,原因不外乎「想紅卻苦無機會」,再者「有自我想法」。正因為要做自己,正因為「地下」屬於小眾,一切開支得自己想辦法,其實也經營得很辛苦。

         目前CD「DREAM WALKER」雖走通路販售,但實際上還是以商演+夜店、校園、企業+教學為收入大宗,「原本想一年出一張專輯,無奈為了生活,時間被切割而無法實現。」而他認為「地下音樂」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專輯,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完整傳達整體概念,用最完整的形式,表達對社會、事件的看法,就像「作家就要出書」一般。

         有夢最美,但築夢艱辛。張齡之、涵妮&Friends、MC耀宗,以及Code,不過是愛樂人的縮影,他們用生命去擁抱音樂,用生活去成就音樂,更用聲音去紀錄音樂,堅持做夢,堅持做自己的夢。(本文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轉貼連結: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2x122010041200395,00.html

  • ( 休閒生活音樂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ajuly&aid=393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