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38758/
我不太清楚克氏的言論邏輯為何?但我想很可能克氏是希望人們專注於"當下"?
本來連結過去走到今天,是過去建構了現在.,自然現在也會陳鋪到未來,經常現在沒有以前得意的人,會懷念過去的光榮.,對過去不滿意的人,對未來會懷抱美麗的遠景.
然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皆是虛妄.
這是一個屬於時間特性的實相,以佛教的觀點來說,歷史不過是過渡到下一個世紀的過程,沒有目的地,不過循環而已,變得聰明是人類的錯判,所謂進步不過又回到初始地,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也許只是為了驗證生命而已?!
我們存在的理由不是機率,乃為必然,因為存在所以工作,所以思考,所以驗證生命,過去太過短促,無法掌握的未來虛無飄渺,然而它們都是由現在的無意義所構築出來的.
很詭譎的是當我們提到虛無,我們也許正因為清楚它是真的,便對一切無氣力起來,然而人正是因為有歷史所以達成現在,如果不對未來懷抱希望,怎麼能夠產生進步的動力去工作呢?
於是人們比較起無所是事的虛無來,傾向實踐務實的心理方向,看似論理矛盾的兩者卻都是對的,因為出世的虛無需要入世的積極態度.,在現世,我們以入世的態度工作,對結果以出世觀對待,我們將對一切心安理得,並且自在愉快.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593604/
我想之所以會找不到答案,乃出自於人本身的變異性,因為人本身具有變異的非常態性質,所以環繞周圍的事,物也隨之變化,可能因此這個問題乍看虛無飄渺,但再看,有點意思......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42086/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體會,這純粹是對針對進步中的人來說的,對於不用心的來說,也許事務永遠都維持在一個形貌.
尋求進步的道路上,總是有無數的疑惑,會困頓自己使生活混亂,走出來的人越加沉潛穩健,走不出來的人憤恨迷惑,當然是依人的質器會產生這樣的境遇結果,結果我們只能按著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行進.
那是希望進步的方向,現在的自己如果開始思考並實踐那個方向,對自己老後的樣貌有所期待,那你會朝著那個樣貌作為,當你開始,你期待60歲達成的修為,也許會提早十年到來,你會因為每次的進步感到欣慰,你開始體認到:不得不進步的原因,因為攸關自己的生活和健康.
它就在生活中,迫使你去作為它,所以你一點一滴走在哲人所敘述狀況裡,不是模仿得來,而是生活要你去實踐它,所以這是一個關於現實的發現,不要擔心意義,因為生活是由多數的無意義聯結而成的意義,在無意義當中,我們工作出意義,因為存在,所以工作,當時間適當,我們會自己發現並發展該具備的雛型,時間就是這種性質的東西,該緊張同時也該漠視的要素.
結果人該求依賴嗎?!當一切可依賴之物被抽離時,你該飄泊嗎?!一切都是自己,回頭找到自己時,答案就通通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