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選戰牛肉在哪裡?
2011/10/27 08:06:52瀏覽376|回應0|推薦1

引用文章:暴衝的馬英九與蔡英文 

經歷過公投口水戰與農舍爆料戰後,讓我們明白這個選戰還真難看。

這和平協議鬧了一周,互噴口水,兜了一圈,公投法啥都沒改,一切又回到原點,啥都沒變。除了讓對岸更火大,國內更紛擾外,馬先生,你選這時候捅這馬蜂窩是要幹啥?連大陸都做好你有可能不會連任的心理準備了。執政的優勢都丟到哪裡去了?政績呢?而蔡英文,妳做好了馬上要執政的準備了嗎?

好了,兩黨都別再鬧了,你們的眼光都多看看內政的興革,提點確實可行的政見吧。不要再唱啥十年政綱的高調了。十年?誰給你十年執政的時間?你在作夢吧?

上台後你馬上就要做什麼,講清楚!做得好,我們會再給你四年,但不會再多。

別給我打高空,說啥十年願景,什麼十年政綱的,總統一任只有四年,OK?你們連一年後,你到底要做啥,能兌現哪些政見,都說不清楚了,誰敢給你做十年?

各位總統候選人,到底你們的政見是什麼?上台後要做什麼?不會做什麼?為什麼想要這樣做?你們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其中的那位現任總統馬英九,我們已經給你四年了,你到底做了什麼?如果我們再給你四年,你還要做什麼?

就以一任四年,每一年來細談,來報告人民,你到底要做什麼?

媒體,你們關心與報導的焦點,太失焦了,都跟國計民生沒啥關係。


凱撒的面具-米酒加和平協議 傷肝傷胃又傷心
2011-10-27 中國時報 【王健壯】

     選戰打到現在,選情雖然起起伏伏,但馬英九可能必須承認:他打選戰的那套策略,已經到了非改弦易轍不可的時刻。

     打選戰必須因人因地因時而制宜,這是選舉ABC,但馬英九卻不分人時地,訴求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樣內容。以打米酒戰而言,他從七月初打到現在已經打了四個月,台詞不變,橋段未改,連道具也是一樣,民眾聽他發表政見,就像在看錄影重播一樣,早就看膩了也聽煩了;前幾天他在屏東又老戲重演時,終於有人向他嗆聲:「不要再講米酒啦,這些早就聽過了」,不耐煩的人不是當場打瞌睡,就是乾脆提前離場,可見米酒這套戲碼早已沒有票房價值,再演下去很可能變成票房毒藥。

     聽過馬英九證婚賀詞的人都知道,他的賀詞內容也是歷數年而不變;但打選戰不同於替人證婚,他的競選幕僚如果能稍微盡點責任,就該替他隨時改寫或改變劇本,偶爾讓他換個題材或者變個台詞,否則祇靠一招半式走江湖,遲早會招式用老,效應也遞減。

     當然,比打米酒戰更失策的是他主動打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和平協議本來是個遠在天邊的議題,也應該是個該理性處理的治理議題,但馬英九卻把它當成一個近在眼前的選舉議題來打,也難怪有人調侃:他打米酒戰打到招式用盡,但打和平協議卻是一出招就空門大露,不被人打得遍體鱗傷才怪。

     更讓人不解的疑問是:金溥聰說他事前並不知道馬英九會拋出和平協議,但問題是:洽簽和平協議何等重大,馬辦執行長卻竟然事前一無所悉,可能嗎?如果確實如此,這個執行長豈非被摒於決策核心之外,他還能幹得下去嗎?

     另一個疑問也是來自金溥聰的說法:他說「總統確實有和幕僚討論過(和平協議)」,「祇是我不認為總統覺得這是個新聞」,後面這段話所暴露的問題是:「這是個新聞」中的「這」,如果指的是洽簽和平協議議題,豈非表示馬英九事前根本不認為他拋出和平協議會變成眾所矚目的新聞,並且可能引發那麼大的爭議?如果此說也屬實,馬英九的政治判斷也未免太離譜了一點。

     更離譜的當然是馬英九的後續處理。當蔡英文以「四個危險」質疑他時,他立即加碼以協議交付公投來回應;當蔡英文接著也加碼再以修改《公投法》將他軍時,他又把洽簽協議的三項原則加碼變成十大保證;短短幾天內,兩位總統候選人大玩特玩「鬥雞博弈(懦夫博弈)」,把和平協議當成老農津貼一樣,兩個人不斷互相加碼施壓,好像非要搞到恐怖平衡狀態,否則就絕不罷休。

     跟馬陣營的離譜相比,蔡陣營其實也不遑多讓。馬英九橫空殺出洽簽和平協議後,民進黨的陰謀論便隨之而起,其中包括:國民黨派密使向北京匯報,和平協議是馬英九對中國讓利的回報,和平協議來自中共的施壓,以及國民黨決定以公投綁大選等等,繪聲繪影好像馬英九早已規畫好各式各樣的密謀一樣;但如果金溥聰「總統不覺得這是個新聞」的說法屬實,就無異證明洽簽和平協議其實祇是馬陣營擦槍走火,民進黨提出那麼多陰謀論,也未免太高估了馬陣營的智慧。

     藍綠陣營雖然都把和平協議這個議題,扭曲到不成其形,但兩黨卻應該從這場論戰中學到兩項教訓:其一,任何一個政治領導人都不應把和平協議當成打口水戰的選舉議題,而應視之為有理性討論空間的治理議題;其二,藍綠兩黨甚至共產黨都應思考:和平協議是「非和平」狀態下的政治概念,目的是為了先和平再交流;但兩岸目前的現實卻顯然並非如此,在全面和平交流已成事實的情況下,是否仍有必要以舊的政治概念去處理新的兩岸現實?除了和平協議外,是否有更符合現實的政治概念可取而代之?

     當然,對馬英九近在眼前的教訓是:決戰時刻即將到來,如果他不立刻改變選戰策略,仍然手拿米酒瓶,嘴唸和平協議,他的支持率保證會再節節下滑;米酒加保力達好喝,但米酒加和平協議卻可能傷肝傷胃,甚至傷心。(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大陸學者:惠台政策太少了

大陸重要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昨天指出,大陸現在給台灣很多「惠台政策」,但他認為還是給太少了;大陸要利用馬英九執政四到八年的機遇,徹底落實兩岸關係的基礎,「不存在讓步多了或少了的問題」。

章念馳昨天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台灣的政黨輪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二○一六年出現政黨輪替,大陸也不會感到奇怪;大陸應努力爭取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盡力改善、務實兩岸關係的基礎,讓基礎變得不可動搖、不可逆轉。

章念馳指出,民進黨尚未做好再次執政的準備,這樣一個沒有做好執政準備的、在政策上模棱兩可的政黨,如果執政的話,台灣為此付出的代價,「要比陳水扁執政八年多得多」,是大陸不能接受的。

記者詢問他對台灣大選的看法,他對明年馬英九連任充滿信心,他說,馬總統獲勝的條件顯而易見、客觀存在,台灣大選不會出現變數,「沒有這個萬一」。

他表示,如果馬英九以黨主席身分來大陸訪問,是非常好的事情,鞏固了國共論壇的基礎,當然他以總統身分來訪問,時機還不成熟;兩岸若能互設辦事處,更有好處,兩會可達成更多協議,使兩岸關係的基礎更紮實。另外,簽署和平協議,將使兩岸和平制度化和法制化。

評估目前的兩岸情勢,他認為現在正處於「三個最好」的時候。他解釋說,這三個最好包括兩岸關係、中美台關係和台灣形勢;二○○八年十二月兩岸全面「三通」,讓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時代。

【2011/10/27 聯合報】


馬英九:綠提是愛台 我提卻是賣台

我不躁進!馬總統(中)昨晚在中和造勢,強調政府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公投不會躁進。
記者侯永全/攝影
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國民黨行動中常會表示,過去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提過類似「兩岸和平協議」,「為什麼民進黨提是愛台,我們提就是賣台?」他強調會以公投決定,「沒有公投支持,我們覺得和大陸談判的力道不夠」。

馬總統面對數百位黨內支持者,略顯憤慨地表示,民進黨最近不斷抨擊「兩岸和平協議」,但他很納悶,「難道民進黨不希望海峽兩岸之間不武嗎?難道不希望海峽兩岸之間和平嗎?難道不能夠正視人民對兩岸和平殷切的期待嗎?」

馬總統說,民進黨提就是愛台,他提卻是賣台,「有這種邏輯嗎?毫無道理!」他認為絕大部分人民都無法接受這樣的邏輯,「我們熱愛和平,希望兩岸和平;談和平,有正當性」。

馬總統強調,兩岸關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而和平協議就是其中的「不武」,希望兩岸不要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希望用制度化謀求兩岸長期和平與穩定。

馬總統也說,「目前兩岸和平協議推動時機還沒成熟」,政府不會躁進,「兩岸和平協議沒有時間表,不會為了簽而簽。」他指出,這是為兩岸之間打造防火牆,「一定要這個協議對台灣人民有利,我才會來推動」。

馬總統重申「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又說「我愛台灣,我愛中華民國,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台灣人民都是如此」。他希望在全國人民具高度共識的主流意見下,審慎但勇敢面對未來挑戰。

【2011/10/27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5782038
 引用者清單(1)  
2011/10/31 10:47 【公義之聲】 多補內政弱項,不要衝過頭,掉進台灣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