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國聖米歇爾山的傳奇 Mont Saint Michel
2011/08/15 23:41:25瀏覽4512|回應21|推薦154

 

 

 

 

聖米歇爾山的傳奇
往聖米歇爾山 (Le Mont Saint-Michel) 的遊覽車在公路上順暢平穩的行駛著,兩邊結實纍纍的玉米田在視線中快速後移‧天空忽明忽暗,我担心多變的天氣剎風景‧心中默念觀世音菩薩,祈求恩賜艷陽天‧
                                                                                           在車中,兒子與姪女閉眼會周公去了‧我望向窗外,思想如天馬行空,飛騰奔馳‧莫泊桑的『隱形人 Le Horlq』突然竄入腦中,他這樣描述著聖米歇爾山:花崗岩上的一塊巨寶,輕如一片蕾絲花邊,罩著塔樓,細尖鐘塔,隨著曲折婉延的石階徐徐而上˙˙˙想著想著,我闖進一個奇幻世界‧
相傳有一晚,阿弗洪奇 (Avranches) 的主教聖杜伯 Saint Aubert 在床上睡覺,大天使聖米歇爾 在夢中出現,命他建廟祀奉,說完就消失不見了‧主教醒來,思慮再三,怕人笑為荒唐,就把此夢不當回事,置之腦後‧幾天過後,聖米歇爾又在夢中出現,嚴肅的說:你要服從我,建廟之事不可再拖‧聖杜伯疑豫不決,仍舊沒有依言執行‧又過了幾天,一夜,聖杜伯躺下休息,翻來復去,卻怎麼也睡不著,大天使的話如雷灌耳,縈繞不去‧好不容易合上了眼,恍恍惚惚中,看見聖米歇爾第三次出現‧聖米歇爾生氣的用手指往他頭上戳了個大洞‧向他證明神的威力,又責備他的遲疑不信‧聖杜伯嚇壞了,發抖的問:
  您要我建在那兒?
『墳山 』‧大天使回答‧
 聖杜伯又問:廟要多大 ?

『你去找那隻被人偷走藏在墳山的公牛,只要牛吃過草的的地方,就是建廟的範圍所在‧』

次日醒後,聖杜伯不敢怠慢,向村民指著腦殼上的窟窿見證,神明顯靈的奇蹟就此傳開‧大家同心協力,馬上興工‧公元709年,建立完成第一座教堂,成為法國有名的朝聖地‧聖米歇爾山‧原名墳山 Mont Tombe,位於下諾曼地,是塊圓錐形,高達78米,聳立在海上的花崗岩島‧因供奉大天使聖米歇爾而得名‧經過幾世紀的整修擴建,形成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中古小城與歌德式建築的修道院‧1874年,法國列為國家歷史古蹟,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譽為西方金字塔,現今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每年約有三百多萬遊客參觀,是法國排名第二的名勝景點‧
 
哦!我還要補充說,聖杜伯主教頭上的窟窿既沒流血,亦無疼痛,他還活了十五年後才去世哩‧ ( Paris, August 15, 2011 )                        
                                                                      

 
 
當漲潮時,車道淹沒,只剩下聖米歇爾山環繞在大西洋的海水中‧
 
珍藏在聖杰衛大教堂(Basilique Saint-Gervais)內的聖杜伯主教的頭骨,位於諾曼地阿弗洪其市(Avranches),頭骨上留有被聖米歇爾用手指戳的洞‧
退潮後,聖米歇爾山的外城景觀 
近入中古世紀的城門,石牆的上方,站著聖母抱著小耶蘇,俯視護佑城民
台灣美女雅雅,暑假旅遊,邊走邊吃,欣賞古城風貌,開心極了‧
飲用水,禁止洗腳喔!
石板小徑,是聖米歇爾山古老小城中的唯一街道‧人潮熙攘,來自不同國家‧大家彬彬有禮,彼此相讓,沒有爭先恐後的情況‧
兩屋間的狹窄通道,商店門外置放紀念品與風景卡‧
街上的店面招牌
郵局招牌,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許多遊客當場寄風景卡,親情,愛情,友情在此遠遞溫暖訊息‧
酷哥遙望大海,不知心中想啥?
通往本篤會修道院的途徑‧參觀門票:成人9歐,團體7歐,限20人以上‧18歲以下,本國失業者,歐盟學生26歲以下,均免費‧
濱海護城牆,在中古世紀的百年戰爭裏,防禦英人入侵‧
石牆間供奉的神龕
聖彼爾教堂 Eglise Saint-Pierre供奉的聖母瑪麗亞
聖彼爾教堂中供奉的聖米歇爾大天使
聖彼爾教堂中的石棺
城內聖女貞德雕像‧可憐的貞德,在百年戰爭中,被同胞賣給英軍,處以極刑,活活燒死,年方十九‧
瞭望塔與城外石璧上的海鳥
城外附近的汽車旅館 Motel Vert,有 59間度假屋,散置林中,綠意盎然,浴廁全,備電視電話‧住宿費一晚 :1-2人  39,40-48,40 歐,  3人  51,80-60,80歐 ,  4 人 64,30-73,10 歐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ABL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藝術的自然
2011/08/29 20:57

好個濃郁人文藝術氣息

坐在任何角落   耳 鼻  眼  心可能都忙於品嚐

但不知   漲退潮時間差有多少

好神奇   難怪是奇景

Anna 那張相片好有氣質

感謝分享


Mable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9-04 20:04 回覆:
見到妳真高興,山東行, 可有大收獲?

芙芙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美
2011/08/19 18:44

好美的地方。

漲潮時的景色,感覺好神秘唷!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6:34 回覆:
妳說的對,漲潮時,只剩一座孤島漂浮海面,很特別,也很神秘,謝謝來訪‧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傷與神蹟!
2011/08/18 10:01
這個名勝我從未去過, 也不知道是七大奇蹟之一.
明年要報這個景點的團......
謝謝安納的介紹!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6:39 回覆:
明年妳來,如時間許可 ,我們可一道去,這也是我喜愛的一座中古小城‧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母
2011/08/17 22:09

很美的風景

安納姐看起來

英姿煥發 神采飛揚

Borboletas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6:43 回覆:
水羚的菩薩心讓我感動,身體好些,謝謝水羚關心‧

NJ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米歇爾山
2011/08/17 04:24

8 年前去過  但印象已經有點模糊了

只是覺的它遠看 真像個城堡

如今再看您的報導 又再一次找回一點記憶

話說當時沒有部落格 所以都嘛是隨意看看

現在有了部落格 回來寫點遊記留個底 好用多了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6:55 回覆:
NJ過客,謝謝您的造訪與支持,讓我感激‧您的筆名取的好,想想我們不都是這人生的過客?

馬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
2011/08/17 00:37

我也很喜歡這哩,大約 10年前去過,

還買了一把很漂亮的中古世紀寶劍。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7:16 回覆:
馬蹄也是四處觀景的好遊之士,想必胸懷自然,響往名山浩水,謝謝來訪‧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神蹟
2011/08/16 22:06

首次看到這樣神奇的奇蹟

經過一千多年的潮來潮往竟然還屹立不搖在海上

真的太神奇了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8:03 回覆:

就因為其神奇,所以被列為現今七大奇景之一‧退潮之後的流沙很危險,涉水徒步的遊客要特別小心,最好詢問當地人,以免被流沙所困‧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1/08/16 18:09

安納吉祥

第一次聽到

這傳奇的故事

因我從不出門

對許多國家 地理 風景 名勝

也不很了解

讀了妳的旅遊文學

更增廣見聞喔

祝福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7:51 回覆:
去國久遠,所以只能寫我寄居地的事物:報導法國文化風景‧如果拍的照片能讓查居士醒目養眼,我就寫的很值得了‧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景
2011/08/16 17:43

收到您寄來的風景卡片了

配上您這篇報導

就更加清晰啦

那帥哥  是您寶貝兒子吧

您也是成熟美女啊

我跟格友異色說  您該有個懂您的伴

要開心  好好加油喔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7:34 回覆:
謝謝妳的稱讚,熟女倒是,美不美我就不敢說了‧也謝謝妳的支持與關心,在優迪恩碰到妳這位懂我的格友,算是我的福氣‧也祝妳開心如意

^^亞莎崎|旅遊作家、專題講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棒的場景喔!
2011/08/16 16:08

還有美女雅雅熱情演出呢!

不過,凝視遠方的帥哥,是不是想著食物呢?

謝謝分享這些故事裡的場景,海邊的城堡聖米歇爾山的傳奇。

= =狐狸居然想起人魚公主的故事耶!可能是...狐狸空空的腦子哩,只有童話吧!


李安納 新疆之旅(valentine94) 於 2011-08-27 17:24 回覆:
帥哥想的不是食物,我想是事業前途吧!腦子充滿童話,表示妳是幸福的,可愛的美女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