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聖母峰之死》在山嶺下學會低頭
2014/08/10 23:26:51瀏覽483|回應0|推薦4

中文書名:聖母峰之死
原文書名:Into Thin Air
作者:強.克拉庫爾 (Jon Krakauer)
譯者:宋碧雲,林曉欽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6


我們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很酷!可以在有限的裝備與力量下一座又一座的征服她們,可以證明以微小人類之姿仍是可以勝天,可以將各式極限收藏在口袋中。可以成為受人景仰的名字。
聖母峰,世界最高峰、又是多個民族心中的聖山,其魅力在登山者眼中說是致命也不為過。身為一項最終目標,太多人願意花上大錢又賭上一把,因為登聖母峰是件偉大的作為,能登頂又是榮耀中的榮耀。

沒不久前,我在科學博物館觀賞了一部攀登聖母峰的紀錄片,片中紀錄主角所屬的團隊登頂過程,途中目睹了發生在1996年聖母峰前最大山難。山難中的其中一個團隊嚮導是主角的好友、澳洲登山高手霍爾,影片中整個基地的人用無線電輪流向霍爾打氣,最後他們將無線電轉接至澳洲給霍爾懷孕七個月的妻子,兩人一同為孩子取了名字後,霍爾永遠長眠在這高山雪地中。影片裡整個基地上下所有人都為這件事深受打擊,氣氛無比低迷,但我卻感到十足的忿怒,完全無法理解就算是已經登頂多次的高手,怎麼還能放著將臨盆的妻子到地球另一端進行這麼危險的活動?為什麼有人能不負責任到這種程度?為了追尋自身的榮譽而將他的人活拉入不幸是正當的嗎?這件事讓我太惰忿怒,以至於影片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我印象模糊。
於是在得知這本書描述的正是霍爾所屬的這個團隊中當下實際發生的事時,我說什麼也想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事件們堆疊出這個悲劇。

光聽書名,《聖母峰之死》像是部充滿危機、讓人緊張的冒險故事,裡面會充滿同伴間的熱血照顧,還有不容忽視的重口味災難場景,但回到本書的原名《Into Thin Air》,我們才可以從中找到一絲敬畏。
與其說《聖母峰之死》是一部作者親身參與了這場前聖母峰最大山難後歷劫歸來的報導紀錄,不如說是作者充滿自省的敘事治療之旅,他用盡全力的訪談相關人士、找尋資料,努力拼湊出事件原貌,然後不停推敲各式如果:如果當時做了什麼、如果當時不做什麼、如果當時多注意些什麼等,將問題帶回最初。

我們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是種渴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親人體驗,雖說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如果是錢可以解決的,這就不算是個大問題。就算是夢想,只要能用錢買到、只要出的起錢,誰不願意付這一筆呢?
由此而生的聖母峰商業化問題也隨之而來,只要出的起昂貴的費用,專業嚮導將帶著你登上山頂,而這個行為究竟是幫人圓夢或是汙辱了神聖的山嶺,將會是個怎麼也說不清的大哉問。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科技進步,當可得的裝備與資源越來越多之後,常常我們一不小心就忘了高山才是最終裁判者,高山永遠握有王牌,永遠有權利篩選降臨在每位登山者身上的福禍。
於是登山不將再是征服,而是在過程中學會面對自己的渺小與不足,學會在最艱困的環境中謙卑;學會團結、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解決問題、學會面對失敗。當我們能完全臣服在高山的威嚴底下時,他將回報給我們難得一見的美麗與堅毅。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1602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