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遇見真愛那天》勇氣讓你看見世界的另一張臉
2014/06/29 16:06:06瀏覽696|回應0|推薦0

中文書名:遇見真愛那天
原文書名:Just one Day
作者:蓋兒‧芙曼 (Gayle Forman)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4-07


很多時候,我真覺得自己受不了青少年小說的邏輯。

當人成長到一個年歲,在賀爾蒙影響下開始燥動,他們有滿腔的質疑與忿恨,對於這個世界與他們心目中模樣的差距。青少年小說常是建立在此出發點上的,透過一段由各式大小事組成的歷程,主人公明白自己的模樣,也學會如何與世界相處,從而成長。
只是那些對青少年來說極其困擾之事,如我這般憤世嫉俗的成年人只是翻起被過度社會化的白眼大感不屑:為什麼要煩惱這個?為什麼要如此鑽牛角尖?為什麼要停在這裡?難道不知道未來的人生中更加困擾的事將比妳現在吃過的飯還要多嗎?

故事的前半段,這股感覺對我是極為強烈的。

《遇見真愛那天》中,愛莉森是個非常稱職的青少年小說主角,她是家中獨生女、擁有一對過去呵護到幾乎控制的父母為她打理一切,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依照安排行事,甚至連未來都不需要思考;她的生活單純,重心只有得到好成績以便將來就讀醫學院以及一位從小的鄰居好友梅蘭妮。一直以來她總認為人生就應該是這麼過,直到高中畢業後一段被父母認為對教育有幫助的歐洲青少年文化之旅中巧遇一位讓她動心的荷蘭少年威廉,她第一次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做框架外的其他決定並是真的可以實踐後,他們在巴黎度過遠超過她整個人生的一天後,威廉消失了。

格言總要我們放下,闡述唯有放下才能繼續往前,但那天之後的愛莉森卻被困住了,由背叛、失落、分離等各式情緒混雜著對自己人生其他可能性的不知所措,進入大學後她不論課業與人際都表現的一敗塗地。她憂鬱、害怕,更多的是不解,不論是對自己選擇其他可能性的行為與對於威廉的一切,都讓她陷入無盡的矛盾之中,漸漸的連自己是誰都不明白了。
表面上這是個非常典型的旅行豔遇,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在異國相遇並互看對眼,一起共同嘗試些只屬於異國的風情後共渡一夜,隔日沒有任何承諾的各自分開。這或許會是旅行中一個插曲或回憶,但我們都明白,當旅行結束後那段歷程也需被跟著封閉,畢竟現實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

所以為什麼要為了那樣的事困住自己呢?我翻起大大的白眼。

但如此輕視卻在故事後半開始有了轉變,多虧著愛莉森契而不捨一定要明白事實真相的執著,作者巧妙的利用一般人生活中不自覺顯露出的價值觀與刻板印象來帶入本書主旨:每個人都不是他們假裝的樣子。

不論願不願意,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受到各式價值觀洗禮,成長過程中對一切慢慢篩選成為自己的價值觀,接著依價值觀行事、並依價值觀看人,那幾乎已是一種無法察覺的直覺反映,幫助我們建構出自己世界的容貌。
那是一座自己的城堡,能保護自己但也限制住自己。

當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價值觀看待世界時,無形中也會將自己框的越來越遠,尤其在缺乏互相理解的契機之下,衝突也隨之而來,家人是如此、朋友是如此,就連陌生人也是如此。
只有更加用心的探索,才能明白處於個人價值觀之外的美麗,當然,去發現並接受與認知不同的事物是更需勇氣的,或許在人生大多時候,我們就是缺乏如此勇氣下才會妄下結論。以此,愛莉森用她的故事給我們這些被過度社會化的成人一記當頭棒喝,主觀下的世界是如此缺乏美麗。

對於異國一日價值觀交換之旅這樣的背景,我直覺想到的是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原先我期待的是看到一個如電影般充滿韻味的成熟故事,所以在愛莉森回到現實生活後因那一夜而裹足不前時,說真的我失望透了。
但故事發展的過程中,愛莉森從這段探索以開放的心胸與超越常人的勇氣合解了生命中一切阻礙,明白有些問題就算現在無法解決,在未來某一天也仍有完美的結局,如此意志,真是我們該汗顏的了。

據網路資料顯示,《遇見真愛那天》為系列小說,除了這本愛莉森主述故事外,還有威廉主述故事。想想對一過程而言,如單聽一方之詞好像也是種主觀,於是在明白愛莉森立場後,威廉的故事到底如何,我想我已經等不急想知道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1458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