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倫敦:自己榨豬油。這並不是篇食譜
2019/09/14 20:25:42瀏覽1070|回應0|推薦6

↑這張圖是網路上抓的。

我讀國小的時候,每週定期收看口袋餅乾與黑色餅乾互相對抗是件大事,小鬼頭們會熱烈討論這週又是什麼新挑戰、哪組又遇上什麼危機,同學們甚至因支持團體不同而分成兩派,在現實中的小小校園裡也互相對抗。身為南原清隆的粉絲,雖然至始至終都覺得口袋餅乾的歌比較好聽,我依然是在黑色餅乾陣營中。

因著徐若瑄的台灣人身份,早期的黑色餅乾帶有牽起日本與台灣關係的這個設定,有多個與台灣相關的單元內容、到台灣出外景與台灣粉絲互動,更是推出將台灣古早味豬油拌飯重新包裝成微波食品在超商販售,取名為『黑色餅乾飯』。節目播出之後我對我爸吵著要吃豬油拌飯,我爸雖然覺得我神經病但還是煮了一次,融化的豬油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再用些許醬油點綴,味道雖稱不上人間美味,卻了了我身為粉絲的熱情。

那是我離豬油最近的一次。

我媽一直以來都是個非常注重食用油的人,台灣橄欖油風尚未吹起前家裡廚房裡就已經被換成橄欖油,對於豬油這種高熱量不健康的動物性油脂,當然我媽是不會允許它出現在我家餐桌上的。

而我自己本身對油沒有什麼太大要求,搬出去住後在價格考量下與鐵桶裝維力清香油包裝上那位一臉幹練的女士相望好幾年。當周遭出現越來越多主打健康油的廣告,豬油這庶民味十足的你要說是很單純的快樂也可以的味道越來越難發現,只有偶爾咬下傳統糕餅時才能融擴散在口中的香氣感受到。

後來到英國生活後豬油根本直接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廚房裡放的是漾著金黃色的瓶裝葵花油,冰箱裡的盒裝奶油大多時候抹在剛烤好的吐司上,偶爾會用來入菜,我不再想起豬油的味道,直到電視上《俗女養成記》中月英阿嬤告訴秀琴炒菜就是要加豬油才會香,這句話像是咒語般鑲在我的腦中,長久以來對豬油的漠視突然整個爆發開來,無故渴望著那份香氣。

終於有一天,當我拖延症大發作逃避著該完成的正事時,眼看時機已成熟,我到中國超市買了張豬皮。

先在網路上查了不少榨豬油的方式,我把上面的肉先切下後把整張皮放入加了米酒的滾水裡川燙,再將肥肉部分與皮分離,豬皮與切下來的肉連同另外買的三層肉要一起進滷鍋的,食譜上千萬叮嚀要把油刮乾淨,光這部分就花了我一個下午,切了三次手指與無數次指甲,網路上不少文章中提到,台灣的傳統豬肉攤可以向攤家買肥油,有時攤家會直接送你,還有刮好油的豬皮,完全省下我忙了一整個下午的步驟,我邊把肥油切小塊,邊感嘆台灣有這樣的肉舖真是幸福。

捨棄有跟沒有一樣的抽油煙機,我將屋內的窗戶與陽台門皆大開,九月的倫敦已經有涼意,我一邊翻攪著鍋裡的肥油,一邊覺得冷,一邊感嘆如果這些油都是從我肚子上切下來的該有多好。

食譜上寫要開中小火,要不斷翻攪避免燒焦,傳統瓦斯爐的中小火我知道,但這台相處了一年仍無法與之熟捻的電磁爐到底要如何才算是中小火,我不斷嘗試,又過了兩個小時。

雖然最後只榨出比我預料中少很多的油,看著成果如同網路教學寫的是美麗的金黃色,我忙了整個下午的心情也美麗了起來。

再過一下,這小碗豬油會變成白色固狀,那時就可以蓋起來放冰箱,少少一點應該沒多久就會用完,為了下一碗又將再忙一次,但有了這次經驗,相信下一次可以少掉許多摸索的時間。

炒菜就是要放豬油才會香。人到國外後好像很少沒能修練廚藝,在背後支持的應該就是強大的對於家鄉口味的思念。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12931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