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適切 如份
2009/12/10 20:45:37瀏覽976|回應0|推薦1
首先,請容我提出一個嚴正的要求:
請勿對我加以不適合的讎應稱呼。
我知道幾位以高屬稱謂加諸於我的,是於我特別垂愛之所之。
但是,不中的逸口之言,可能罪人罪己的事實,也應特別留意。


和雪棧內每一位棧友一般,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用佛教術語說,我只是一個居士。而且是一個仍然迷迷濛濛還沒開悟的居士。
我仍然沈湎於一己過往的習氣裡,和所有的人一樣滿是貪瞋痴,屬無數遂流輪轉的眾生裡之一。


我叫 孔明車 也叫 Uno Yana,請叫我 孔明車,uno, unoyana, U 或叫 嘟嘟車 我都很喜歡。

「師」、「大師」乃至於專類人仕,專類等級的不妥的稱謂。會造成很多問題。
對我自身來講,會培養我對「利養恭敬名」的追逐。會讓我「貢高我慢」的氣息更深、更濃。
一段時日的積非成是的結果,會讓我在雪棧成為一張神紙牌,我加入發言之處,自由互動活潑氣氛就消淡了(當然,這也和我使用的句法和內容有關)。
更壞的可能情況是,會讓一些不同意見的人仕生起不順逐之心。進而可能累積成另一種大家都不願在雪棧裡見到的反應行為。


佛法講究戒行。這就和一個正常的國家社會講究守法守份是一樣的道理。
在我所應奉守的律儀中要求,只要讓別的眾生(不單是人,動物或他類有情都包括)生出不善悅心(不善和不悅),就屬染犯。
我們雖說佛法是出(離)世間法。但是佛法要能出離世間,必須以一般世法為基礎,所以佛法和世間法是互相通達的。
世間聖人教我們謹言慎行。
在佛法裡也說,謹言慎行不但能教自己減避煩惱,更能讓四周的眾生不生起新的無明。

但願我們平素能以「適切」「如份」的言行,做為我們親近佛法的第一步(唉,又是香板氣)。



其次,應機說法絕對好過刻意行之。
看電影的一些感喟,能讓大夥兒們對佛法概念有一點兒興趣,只是結個善緣,諦個善始。


若要談解說佛法,「心法」棧長卑瑪多傑師兄才是最適當人選。
卑瑪師兄的文字比我淺近,析理比我明澈,經論讀得更比我深廣,加以耐心溫婉。我在在不如。如能邀他來講說,才是合宜。
只擔心他的時間不多,每次我看他貼文的時間,或與我寫信寄出的時間,都是台北深夜甚或凌晨時分。
以他的古道熱腸,善體人意,我想,他一定是犧牲了僅有的睡眠時間來寫稿貼文。邀他入棧勞他大駕的可能性有限。如能把不詳釋的疑點,拿到心法棧去叩問,再以連結方式轉來雪棧,也許可行。

至於吐糟說非之事,並非無有(依記憶,自開棧至今只有四次),而且都是談的內容,非為無心觸犯佛法律儀所致。


總之,佛法最重因緣。既然有個善悅的起始,一定有善知識可以增上舖陳的。個人也願隨緣盡份。



----------------------
名相淺釋:

利養恭敬名:
  利養為「名聞利養」之簡約。除了名利供養外,另加恭敬心的追逐,

名聞利養:
 與「名利」同義。即名聲遠聞與以利養身之意。亦即指欲求名聲遠聞及貪求財富之利益。
 指名聲與利益。與「名聞利養」同義。蓋名利能滿足人之虛榮心及慾望,故若貪求無厭或過分執著,則易陷於名利之大海,而難以自拔,如此,心中充滿私心慾望及患得患失等諸多煩惱,憂苦終日。故佛教各宗派皆強調修道者宜深戒名利,以免喪失清淨菩提心,而阻斷成佛之路。


貢高我慢:
 我慢者,謂踞傲恃所執我,令心高舉,故名我慢(貢高)。
 謂視「我」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執之「我」而形成憍慢心。


本文於 2005/01/31 發表於《聯合網棧.雪後多倫多》

當年於網棧上學演教說,常常惹出一些溢實的稱謂。恐久而自貢自高進而心生我慢,是作本文。
俟得後備本文於自家網誌的當兒,覺得十分不宜,唯恐再藉此而自抬。於備份後掩而藏之。
今日,近四年矣,回頭再讀。認為值得拿來自勵。是以掩後再顯。
凡夫心思,反覆反覆。苦笑而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oyana&aid=16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