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葭律啟隆冬
2005/12/23 22:55:26瀏覽607|回應0|推薦4
昨天是冬至,網友臨朔兄特別在時節到氣之前寫電子郵件給我候節。
看到他的來信,熏感他的盛情,連想到《明.朱鼎.賞雪》『飛灰葭管,新陽漸破嚴寒』的句子。


冬至,對中國人來說,常可啟發多重多層的省思。
膾炙人口的《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是常被套用來懷念人。也就是所謂的「蒹葭之思」。


《幼學瓊林》講到年歲時節時有『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古時以葭莩燒的灰放在玉做的律管裡,以占定氣候。如果某一個節氣到了,相應的律管裡的葭灰就會飛動起來。所以稱節氣變換為「吹葭」,又叫「吹灰」。
杜甫的詩句『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說的就是這個占候的動作。

中國人的節氣,是中國曆法裡最重要的部份。
氣這個字,不知為難了多少對中國古代科學文明有興趣的現代人。主要的就是這個「氣」,實在教人捉摸不住。

古人觀察時節氣候的方法相當有趣。
首先要選個小房間,外面有兩層房間包住。也就是大房間包住中房間,中房間又包圍住小房間。每一層房間的門窗都要關起來,並且把所有的縫隙都封住;再在門窗處用厚重的窗簾布縵擋著。
小房間裡擺個木桌,桌上放用玉做的簫,再在管樂器裡放進以葭莩燒成的灰。

當節氣交換的那一刻,玉管裡的葭灰就在天地間的陽氣動的時候,被推動飄飛而出。書上記載的『緹室葭琯以候氣』就是這個。

值得一提的是,葭莩的灰很輕,連稍重的呼吸都會被吹動而出。但是被衣袂或氣息帶動出來的葭莩飛灰,絕對不同於與陽氣感應飄落散佈的平均。
密室裡因感應陽氣而被托起,裊裊飄浮於太虛的葭莩飛灰,不論多少,都會不分彼此、無有厚薄、無有分別地四散到室中每個角落。

古制聖上親鑒冬至時節,想是希望能在目睹「冬至到.陽氣動.葭莩飛灰」的景況,進而能體天意而省民情。
只不知當今聖上仍有親鑒之仁德否。
或是說,
只不知當今聖上,是否繼歷來明君之抉擇,稟上蒼之體性而垂天下以仁德?


讀到《明.謝肇淛.五雜俎》『運機發縱,可以意推,葭琯渾儀,遞相袓述』句,忍不住掩卷感喟:
「冬至」和「蒹葭」已被中國人數千年來的遐思,密密地連結而無法分割了。


民國第二乙酉年歲末冬至後一日
2005.12.24 三修

-----------------------------------------
【註】葭莩是蘆葦裡的薄膜。葭是初生的蘆葦,初生蘆葦末端尖細的部份,叫葭孚。
【題解】葭律:用來盛載葭灰的管樂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oyana&aid=13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