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8 07:44:05瀏覽4405|回應21|推薦26 | |
聯合報被認為色彩偏藍,但是非常奇怪的,自從馬英九上任以來,有關馬英九的評論,十之八九,都是在唱衰馬英九。 更奇怪的是,報導民進黨的總統選舉新聞,熱衷得不得了,好像不知道拿了民進黨多少錢一樣,拼命的替他們的活動打廣告,不遺餘力的替民進黨的候選人打知名度。 現在又來了個民意調查,說馬英九的支持度低於蔡英文;蔡英文是個言不顧行,行不顧言的政治投機者,聯合報竟說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同質性很高,侮辱馬英九的人格也侮辱得太過分了。 馬英九明明聲望如日中天,聯合報卻處處唱衰。小弟時季常在此聲言,如果此次總統大選,馬英九拿不到超過百分之五十六的得票率,本人將停筆三個月。 如果馬英九拿不到百分之五十五的得票率,本人停筆半年。 如果馬英九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六,聯合報你們這些愛亂唱衰的人,是不是也該有所表示? 此誌! ====================== 馬英九應深以民意為警惕 【聯合報╱社論】 2011.04.29 01:55 am
蔡英文初選勝出代表民進黨角逐2012總統大選,同一天,馬英九總統則獲國民黨推舉角逐連任。值得注意的是,馬總統不僅在民進黨的初選民調中落後蔡英文,在媒體隨後所做的民調中也都陷於膠著或劣勢。此一現象,值得馬總統及藍軍陣營高度警惕。 距離大選還有約九個月,這期間民意將發生什麼變化,仍難逆料。但馬英九總統居執政之優勢地位,集各種行政資源於一身,三年施展打開了台灣的鎖國局面,經濟逐漸恢復起色;在這種情況下,民意對他的評價竟還不如立場反覆的在野黨領袖,豈非弔詭之至? 根據民進黨五家初選民調的平均值,馬英九落後蔡英文七點五個百分點,落後蘇貞昌七點三個百分點。這樣大的差距,或許可說是民進黨發動「在家等電話」改變了常態分佈,及調查者的「機構效應」所致,但馬英九對蘇、蔡二人形成等差落後,確值得玩味。而根據本報隨後所做的「雙英對決」民調,馬英九仍以百分之卅六的支持度,落後蔡英文的百分之卅七。一個百分點之差,其實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但這不啻說明兩人目前不分軒輊,馬英九毫無優勢可言。 這種態勢,恐怕大出藍軍意料之外。前不久,中選會宣布將總統大選與立委初選合併舉行,對藍營而言,或許寄望可藉馬英九的優勢,來護航藍軍立委,帶動選情。而今,如果馬英九不僅沒有優勢,甚至處於劣勢,那麼「帶動」變成「帶衰」,恐怕將賠了夫人又折兵。綠營不反對兩項選舉合併,其實也正看準這點,打算孤注一擲,力拚雙贏。朝野雙方都在賭這一盤。 當國民黨猶在自我感覺良好,馬英九民調的落後,實是一大警訊;從本報民調看,馬總統的施政風格恐是關鍵因素。馬英九落後蔡英文最多的項目在「施政魄力」,馬英九僅獲百分之廿一的支持,蔡英文卻得到百分之卅六的肯定。表面上看,不掌權的在野黨反而更有施政魄力,似乎頗為矛盾;但蔡英文能整合派系紛擾的民進黨,帶領幾次選舉連勝,走出陳水扁貪腐的陰影,讓一幫老中青心悅誠服,這或者是讓民眾印象深刻的領導能力。相對的,馬英九過度謹守個人界限,在施政上有時流於瑣碎,用人缺乏大開大闔氣魄,甚至時而陷於父子騎驢的困境,在在都讓一般民眾覺得他身為元首的剛毅果決不足,這是他必須警覺及反省的問題。 此刻民調反映的,畢竟只是現下民眾的概略印象;九個月後投票,選民可能對兩人執政的利弊進行深刻判斷再作出抉擇,兩人還有很長的戰役要打。例如,馬英九在「提振國內經濟」及「兩岸關係處理」上,獲得更多民眾肯定;如此直接的政績,就不是一味迴避的蔡英文所能企及。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意識形態及兩岸政策的反覆不定,以及操弄族群仇恨和缺乏反省能力的問題,若不能釐清,也勢必成為蔡英文前進總統之路的絆腳石。兩人最後的勝負,恐得在這些個人特質之外的大議題上進行決戰。 作為領導人,馬英九有較佳的平衡感和責任感,但他和他的團隊過於墨守成規,瞻前顧後,反覆搖擺,少了一點「英氣」。尤其,他一再為少數意見掣肘,卻對藍營及中間選民缺乏回應,這使他不斷流失基本盤,民調暴露的正是這處要害。而蔡英文以其冷靜和異質,改變了民進黨的粗暴性格,有利政黨政治的正常化;但這種不知誰寄生於誰的共存關係,也讓人擔憂:民進黨的變化究竟真是質變或者只是假象,蔡英文會不會只是一個偶然的過客? 民調抽樣終歸不是選舉,要召喚選民投下神聖的一票,得歷經更嚴苛的民意檢驗。無論如何,馬總統須正視自己民氣流失的現象,許多輿論反覆指出的問題,慎勿再輕率以對。別的不說,光是挑選副總統搭檔一事,民進黨的開放性就讓人更有期待;而馬英九若仍是非蕭即吳,不僅了無新意,恐會讓人再一次覺得與蔡英文相形失色。 【2011/04/29 聯合報】
聯合報民調/馬36%蔡37% 雙英五五波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11.04.28 03:30 am 二○一二年總統大選雙英對決成局。聯合報最新選情民調發現,蔡英文挾民進黨初選勝選聲勢,目前以三成七支持率和馬英九的三成六支持率不分高下。 明年總統大選雙英一決雌雄,選情緊繃。調查發現,如果明天投票,蔡英文目前獲得三成七民眾支持,但也有三成六力挺馬英九,雙方差距在抽樣誤差範圍內,另有二成六的人未決定。 雙英聲勢不分軒輊,即便從不同角度比較雙英領導特質與能力,也各擅勝場。 其中,馬英九在處理兩岸關係和提振國內經濟兩方面較獲好評,四成三民眾肯定馬英九較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僅二成二稱許蔡英文較佳;三成三認為馬提振國內經濟的能力優於蔡,二成八覺得蔡勝於馬。 不過,施政魄力則以蔡英文略勝一籌,三成六肯定蔡的施政魄力較佳,覺得馬較有魄力者占二成一;至於個人信賴感方面,兩人不分上下,認為蔡英文或馬英九較值得信任的比率各占三成五和三成三。 調查也發現,明年總統大選無論誰勝出,多數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台灣主權的發展都持樂觀態度。 若馬順利連任,僅三成七擔心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會讓台灣的主權受到傷害,四成八不擔心;若蔡挑戰成功,僅三成二擔心兩岸經貿及文化交流會因此倒退,四成九無此顧慮。 民進黨總統初選蘇蔡相爭,風波不斷。調查顯示,近六成民眾不清楚或無法評價民進黨總統初選過程的公平性,三成認為公平,一成覺得不公平;不過,泛綠支持者中,則有五成五肯定民進黨初選過程的公平性,僅百分之六質疑。 初選民調結果出爐後,昨晚調查已有六成民眾知道將由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逐總統寶座;國民黨昨天下午通過提名馬英九參選連任,有五成民眾知道此一訊息。 這次調查於四月廿七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八百二十八位成年人,另二百五十二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四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TVBS昨晚也公布總統大選民調,馬總統和蔡英文同樣不相上下,馬總統獲得百分之四十三支持,蔡英文獲百分之四十二,另有百分之十五未表態。交叉分析顯示,蔡英文在二十到二十九歲、六十歲以上族群領先,馬總統則在四十至五十九歲族群取得優勢。 【2011/04/28 聯合報】 直言集/「馬上」好了嗎? 馬連任4大挑戰 【聯合報╱記者 李光儀】 2011.04.28 03:30 am
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總統大勝,但二○一二年的連任之路,面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挑戰,藍綠勢必有一場激戰。 上屆總統大選,馬英九總統以超過二百萬票獲得大勝,但此後多次立委補選、縣市長選舉、五都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幾無勝績。展望明年總統大選,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已不可能走得輕鬆,稍一不慎,甚至有翻車之虞。 馬總統要連任,至少得面對四大挑戰。 第一,是有效整合黨內和泛藍支持。馬總統在兼任黨主席後,儘管黨政大權在手,但造成的黨內裂痕也不少。在中央層級,如何挑選孚眾望的副手人選,及接下來可能面對的內閣改組,都是大學問。 在地方層級,歷經立委初選廝殺及與地方派系「畫清界線」引發的反彈,國民黨很難打過去擅長的組織戰,尤其立委和總統已合併選舉,基層組織和中央輔選相輔相成,任何藍營內訌的小裂縫,都可能造成堤防潰決。 第二,在穩住基本盤與搶攻綠營選票之間取捨。馬總統和陳水扁類似,上任之初都希望當「全民總統」,但政治上要面面俱到、皆大歡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馬也面臨「兩面不討好」的窘境。 從當前情勢評估,馬總統此戰不大可能再大勝,必須在穩住藍營基本盤及吸引綠營選票之間抉擇。國民黨未必要走「深藍」路線,但「全民總統」顯然只能當口號,否則「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恐怕難以避免。 第三,將政績轉化為選票。歷經金融海嘯、八八水災等衝擊,儘管馬政府施政逐漸走上軌道,但施政成績始終無法反映在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心上。這固然可以解釋成「國際性的執政包袱」,但馬政府錯過剛上任的黃金蜜月期,也是主因。 任何新政策,都會創造「得利」和「失利」的一群人。馬政府充斥學者和技術官僚,普遍政治敏感度和「用民眾的話論述」能力都不夠,是不是能將政績轉化為選票,就在能否「讓民眾感受到政績」,否則做得再多,都比不上簡單的扣紅帽。 第四,提出未來四年遠景。馬總統不要忘了,三年前他獲得大勝,「馬上好」給了選民願景,但顯然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回到選舉基本面,執政黨理應提出更好的牛肉,並說服選民「我都能做得到」。 尤其,蔡英文有著和馬總統類似的背景形象,若無法提出更好的願景與對手做區隔,「喜新厭舊」的人性一旦反應在選票上,選民「琵琶別抱」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1/04/28 聯合報】
直言集/「馬上」好了嗎? 馬連任4大挑戰 【聯合報╱記者 李光儀】 2011.04.28 03:30 am
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總統大勝,但二○一二年的連任之路,面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挑戰,藍綠勢必有一場激戰。 上屆總統大選,馬英九總統以超過二百萬票獲得大勝,但此後多次立委補選、縣市長選舉、五都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幾無勝績。展望明年總統大選,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已不可能走得輕鬆,稍一不慎,甚至有翻車之虞。 馬總統要連任,至少得面對四大挑戰。 第一,是有效整合黨內和泛藍支持。馬總統在兼任黨主席後,儘管黨政大權在手,但造成的黨內裂痕也不少。在中央層級,如何挑選孚眾望的副手人選,及接下來可能面對的內閣改組,都是大學問。 在地方層級,歷經立委初選廝殺及與地方派系「畫清界線」引發的反彈,國民黨很難打過去擅長的組織戰,尤其立委和總統已合併選舉,基層組織和中央輔選相輔相成,任何藍營內訌的小裂縫,都可能造成堤防潰決。 第二,在穩住基本盤與搶攻綠營選票之間取捨。馬總統和陳水扁類似,上任之初都希望當「全民總統」,但政治上要面面俱到、皆大歡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馬也面臨「兩面不討好」的窘境。 從當前情勢評估,馬總統此戰不大可能再大勝,必須在穩住藍營基本盤及吸引綠營選票之間抉擇。國民黨未必要走「深藍」路線,但「全民總統」顯然只能當口號,否則「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恐怕難以避免。 第三,將政績轉化為選票。歷經金融海嘯、八八水災等衝擊,儘管馬政府施政逐漸走上軌道,但施政成績始終無法反映在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心上。這固然可以解釋成「國際性的執政包袱」,但馬政府錯過剛上任的黃金蜜月期,也是主因。 任何新政策,都會創造「得利」和「失利」的一群人。馬政府充斥學者和技術官僚,普遍政治敏感度和「用民眾的話論述」能力都不夠,是不是能將政績轉化為選票,就在能否「讓民眾感受到政績」,否則做得再多,都比不上簡單的扣紅帽。 第四,提出未來四年遠景。馬總統不要忘了,三年前他獲得大勝,「馬上好」給了選民願景,但顯然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回到選舉基本面,執政黨理應提出更好的牛肉,並說服選民「我都能做得到」。 尤其,蔡英文有著和馬總統類似的背景形象,若無法提出更好的願景與對手做區隔,「喜新厭舊」的人性一旦反應在選票上,選民「琵琶別抱」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1/04/28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