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9 00:07:02瀏覽451|回應0|推薦3 | |
陳老師是卓蘭鎮豐田國小創校_建校_成立至退休, 每天為豐田的樹苗澆水灌溉.五十多年來從不間斷,這封信是陳老師祝賀豐田國小成立五十週年的賀文,心裡無限的感恩...... 天一亮就可看到有人在校園裡做運動。明月東昇時亦可聽到操場邊的歌聲、歡笑聲,這兒是人間的樂園。家財萬貫不如身心健康沒煩惱,家庭社會更需要健康和諧才是理想,才能有快樂的生活。有人說:「幻想、理想、感懷是代表人生的三個階段」。學校是人生的搖籃。 人在小學的歲月裡如嫩草、幼苗,細心地栽培,才能快樂,健康地成長。家庭能注重禮貌;和諧負責任,培養勤儉慈愛等德行,都是學校的優等生。國小是人生踏入社會的起跑點。今逢豐田國小五十歲的生日。回想早年為建校努力的人與事,真像在夢境裡,許多過去的事很容易隨著歲月被淡忘掉,就以感懷的心敘述往事以供回憶感念。 當民國30~40年代我們下三里,埔尾的學童要到卓蘭街上才有學校可上學。那時代大部分人是務農的。生活困難,有許多文盲,台灣光復後政府大力改建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政策,農民生活得以逐漸進步改善。教育政策上推行義務教育,加上當時一般民眾不懂得節育,人口劇增,學校裡每班人數增到60多位還不夠教室。加上中共逼退國軍,大陸撤退軍官無處駐軍,借用教室連操場邊樹下都搭起臨時軍眷區,以致部份班級借用各村集合所(就是中山堂)上課,還實施二部制教學,學生有讀上午班的,有讀下午班的,學生讀書場所成了問題非常不便(地方有記載),家長於是要求在豐田國小設分校. 經地方士紳黃連風先生,與卓蘭校長徐湧和先生商議,向教育上級申請設校,把豐田、苗豐、西坪三村的學童編為一班52人帶到苗豐集會所(中山堂)開班上課,就是本校第一屆學生,就這樣豐田國民小學誕生了!那是民國42年9月的事。分校成立當初沒有教室與設備,只好借用村里中山堂上課. 第一任分校主任是陳禎祥老師,借用鄰居游朝興先生客廳當辦公室,廁所是買幾個木製尿桶放在水溝邊暫用,真像難民營的的生活。家長們曾經多次洽商物色校地: 有苗豐的舊糖廠,大橋邊的農田,都要一大筆買地經費,苦於沒有來源。最後看中了廖正萬先生的山坡地還有幾家鄰近私人菜圃共八分多地。他們為了地方教育慷慨允諾捐出或轉讓,公家只付少許補償金就成交整地。 聽說這些半荒山坡地,古時候是牛塚,日治時代是植木先生所有,曾經燒瓦做磚過,也有不知名的古墳,除了路邊相思樹林外,多是雜草叢生蛇鼠蟲蠍的大本營。經過家長們犧牲奮鬥整地工程,動用鄉公所派義務勞動等合力開挖。在還沒有挖土機的年代要靠人力,只有鋤頭、畚箕、扁担和石絡是主要工具,後來還集資募款、僱工,借用舊糖廠的古時載甘蔗用輕便車,鋪小鐵軌搬運,切高地塡低凹處,現在所見廣平的操場,都經過村民們千辛萬苦打拼才成為今天這個校園的基礎。這些情景若非身歷其境者,很難貼切感觸的。工地的鏗鏘聲,工人們賣力的模樣,悠悠忽忽已是半世紀前的事了,這就是開校的一段歷史。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施惠莫念,受恩勿忘。」莫忘前人的貢獻。 近代的社會拜金主義的主導下,不懂得尊重、感恩之價值,是非曲直紛紛攘攘,養成謾罵抗爭強辯的壞習慣,真讓人厭惡與唾棄。迷失了聖賢之道,社會的亂象都怪罪教育的失敗!問題是誰在敎?自私自大享樂主義者,只要對己有力大有人捧,爭功掛名,有事推諉指責互踢皮球,這絕不是社會之福,遠離健康快樂的原則的。要健康要快樂,光有知識是沒法達成的,要不然知識爆炸的時代裡怎麼還有許多胖子為了減肥煩惱?高官顯貴,為家庭私人事困擾呢? 基督教教會裡常敎人每人都有原罪,要修己利人尊教聖賢之道。練習放下,知行合一,針對問題探討決之法或有可行。電腦文化進步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有待大家的智慧未化解。有硬體設備還要製造軟體,有良好的身教境敎,家庭社會的健康才有快樂可言。學校、社會要靠為人師長、家長整體的合作,重視教育讓年輕幼苗,辦明是非不染惡,能有正觀與智慧,導正幻想,實現理想,造福人群才會有福報。只要有心肯努力,真善美的境地是可期的。祝各位有緣校友心想事成,享受更健康快樂的人生。 陳老師的文章引起許多校友的迴響, 我們曾經是建校搬過磚頭'拿起鋤頭.挖過水池...... 種種的點滴數都數不完 感恩陳老師給學校前輩校友及我们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