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吃了甚麼食品添加劑
2011/06/01 13:45:24瀏覽2016|回應0|推薦19

最近塑化劑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對食品到底有甚麼添加物感到好奇,又擔心在不知情之下,吃了太多不該吃的東西。

有一本日本人安部 司寫的書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 就說得很清楚,添加劑之所以存在,是商人求取利益的手段,或使得食品下腳料得以再利用,或增進食品的吸引力 (美觀與香氣) ,或為使食品不易腐敗,或為增加食品的口感,種種目的不一而足,它們普遍存在於賣場、超商裡的食品。

下表是一些常見的添加劑 (還沒看見起雲劑呢),提供給大家參考,科技日新月異,還會不斷有新的添加劑出來呢!

人們要會自己判斷好壞,有人在網上傳,說大陸的拉麵加了 "蓬灰" ,所以不能吃。這就要深思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蓬灰是稻草或麥桿燒成的灰,是鹼性物質,加到麵團裡可以增加彈性,所以麵才能成為 "拉麵" ,這是老祖宗的智慧,總比下表裡的碳酸鉀或碳酸鈉好吧?

包裝標示合併名稱

使用目的

添加物例

酵母食物使用於麵包加強酵母菌的功能氯化胺(Amonium Chloride),硫酸鈣(Calcium Sulfate),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 硝酸鉀(Potassium Nitrate)
鹼水增添中式麵條的咬勁與顏色風味碳酸鉀(Potassium Carbonate), 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
香料為食品添加各種香味戊異酸乙酯(Ethyl Isovalerate),鉀酸異鋁(Isoamyl Formate), 天然香料約600,合成香料約96.
調味劑增加美味5'-核糖核甘酸鈉, 麩酸鈉, 琥珀酸二鈉(Dissodium Succinate)
乳化劑讓水與油均衡乳化酯肪酸甘油酯, 酪蛋白鈉, 卵磷酯(Lecithin)
PH調整劑調整食品的PH值抑止變色變質檸檬酸, 蘋果酸(Malic Acid), 醋酸鈉
膨脹劑讓蠻頭及餅乾等膨脹重碳酸鈉(Sodium Bicarbonate), 氯化胺, 酒石酸氫鉀(Potassium Bitartrate)
酵素使用於製造起司即麥芽糖以提昇品質澱粉酵素(Amylase), 胃液素(Pepsin), 蛋白質分解酵素(Protease)
口香糖原料口香糖的材料乙酸乙烯酯(Acetic Acid Vinylester), 酯類膠等
軟化劑保持口香糖的柔軟度甘油(Glycerol), 丙二醇
凝固劑讓豆漿凝固變成豆腐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GDL,氯化鎂等
酸味劑為食品添加美味檸檬酸, 乳酸, 醋酸(Acetic Acid), 己二酸(Adipic Acid)
光澤劑零食等的外膜蟲膠(Shellac), 木臘, 密臘等
苦味料為食品增添苦味咖啡因(Caffeine), 蛇麻子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unghsu&aid=527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