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9 21:26:34瀏覽358|回應0|推薦1 | |
美國今年又是大選年,共和黨的馬侃與民主黨的歐巴瑪目前勢均力敵,選民固然關注他們所發表的各項政見,但從根本上,他們仍期待一位有能力帶領他們走出經濟困境、改善生活的總統,至少不感情用事的選民都有這樣的期待。 在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蓋洛普民意調查(The Gallup Poll)、有線電視網 (CNN)和今日美國報 (The USA Today)攜手做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發現美國人民心中屬意的總統是一位有能力、篤實廉正,有毅力為人民謀求福祉的人。 當然,每一屆總統選舉結果都有時代的背景,但選民期待的都是有能力開創新局的英主。歷史學者戴力克分析,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是一位相當頑固,沒有開創能力的總統,不能應付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因此人民挑選羅斯福繼任總統,因為羅斯福充滿活力,富有創造力。 艾森豪做完了第34任總統後,美國人民覺得他年老保守,於是選出甘迺迪擔任總統,他當年只有43歲,是美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總統,他的魄力受到民眾敬仰。水門事件發生後,尼克森被迫辭職,美國人民覺得需要一位比較誠實廉明的總統,所以挑選了卡特,但卡特徒有老實之名,卻沒有什麼建樹。 老布希總統雖挾﹂沙漠風暴」之戰勝利的風光,卻因經濟衰疲不振而讓柯林頓在中產階級的支持下,於1992年入主白宮;那時每10位選民就有九位希望一位有能力的總統帶領他們走向景氣,過上好日子。 今年大選在次級房貸和高能源價格造成的經濟危機下進行,人民普遍希望下一任美國總統有能力振興經濟,關心人民的生活,候選人的人格特質是否溫良恭儉、清廉正直倒是次要問題。 馬英九在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中也幾乎是在這樣的期待下登上大位,但馬英九政府的百日政績卻讓許多民眾感到失望,主要是他拔擢任用的人能力不足,也許他們有學識,夠清廉,但治國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知道民之所欲的人。馬英九為了做全民總統,選任了許多在藍綠兩個陣營中左右逢源的人擔任要職,這些人只曉得觀望風向,保住權位,根本不能期望他們有所作為。 台灣人民期待的是像蔣經國一樣的英主,可惜跟了蔣經國多年的馬英九竟沒有在蔣經國身上學到如何做一位英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