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隻小豬的聯想
2009/06/14 21:43:46瀏覽477|回應0|推薦0

三隻小豬在2008年可是熱到燙手的議題,當時討論當然不免政治方面的聯想,剛好今天有新聞。我就先引部份內文來討論。

三隻小豬 還養在教部成語典 2009/06/14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部份內文如下

部編版的兩套電子辭典各說各話,讓使用者莫衷一是。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委員前召集人李鍌解釋,當時編輯委員會花了三年收錄5000則成語,另外蒐集266個從電影小說、佛教、道教和聖經延伸出的「參考語料」,他認為這些「不宜視為成語」,但也強調成語不是一成不變。李鍌說,參考語料還是有參考價值,而且「蒐集來的東西,丟棄可惜」,參考語料不應被誤導為成語,但寫作可以使用。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段話聯想到什麼?我先說我想到的,首先政府會收編的「成語」應該是已經普遍使用的詞來當成語才是。那也就是假設政府說的話「極是」,那應該早已被台灣人民普遍使用才是。注意喲!是台灣人民!不是大陸地區、不是旅美華人、不是旅加、旅澳、旅印、旅馬來西亞...的華人慣用語詞。

怎麼驗證政府相關的話語是否專業呢?是否準確呢?當我們都沒聽過周遭的人把什麼三隻小豬、楚門世界、...一堆語詞當作社會溝通慣用語時,為什麼教育部可以斷言這些語詞可以當作「成語」或是「參考語料」?還能說出一番讓人難以抗拒的理由呢?

我先假設我知識淺薄(咳,我真的不想承認這事啦XD),那我說得不算我們現在開始用 google 或是其他搜尋引擎來看看台灣官府說我們可以考慮使用的成語,是

  1. 他們覺得我們該用
  2. 還是他們發現人們已經常常使用

所以睿智地點出我們應使用成語的方向呢?可惜呀!除了少數幾個詞,我個人難得用一次作為譬喻外,基本上我非常少看到我其他比較有學問的朋友有在操作。讓我想呀、想到該不會台灣人民對於成語的使用傾向官派的嗎?!

個人覺得這種仍數少數人之見的語詞操作還是應該另闢專欄表現,而不應與成語主題牽掛。如果那些協同編審的委員也覺得很重要,我倒是樂見他們頻繁地使用於他們的論文、部落格、bbs以及任何能夠上網、能夠分享的文字上。或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多年後可以讓台灣人有不同的成語使用的文化展現。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uan&aid=304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