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秦法家與韓非思想
2006/06/04 12:31:54瀏覽987|回應0|推薦0

先秦法家與韓非思想

王曉波(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國的法家思想不是「古已有之」的,而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才產生和發展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一個古代傳統文化制度崩解的時代。「禮樂」是西周以來宗法封建的文化制度,甚至是夏以來發展的文化制度,故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論語‧為政》)

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為什麼西周以來的宗法封建的文化制度會崩解,崩解而產生了法家思想?我們可以從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兩方面來考察。

宗法封建的社會經濟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雖曾引起過質疑,但當代學者已都承認其確實存在於中國古代社會。由於井田制度瓦解而宗法封建制度亦瓦解,《漢書‧食貨志》早已有言:「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仟伯,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

「王制」是指宗法封建制;「古道」是指禮樂之道;「本」是指農業;「仟伯」就是「阡陌」,是田間小路,用以界別田地;「開仟伯」就是開闢田地,或重新劃分田地。商君雖「壞井田,開仟伯」而「非古道」,但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可以「傾鄰國而雄諸侯」,可見「壞井田,開仟伯」的新制強過於井田舊制,但致使宗法封建的「王制遂滅」。

我們還可以再問,為什麼古代中國要實行井田制,又為什麼商君可以推翻傳統制度建立新制「壞井田、開仟伯」,而「傾鄰國而雄諸侯」。其實這和人口的自然增加和生產工具的改進有關。

古代的生產工具落後而生產力低。《淮南子‧氾論訓》說:「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鉤而樵,抱甀而汲,民勞而利薄。後世為之耒耜耰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多利焉。」

在鐵耕和牛耕出現之前,農業生產只能用一些石器、木器、瓦器,甚至蛤殼為工具,加上原始的人力。為了開闢土田,就不能不動用大量的人力。這種大量勞動力的動員,不是民間個人所能動員的,而必須依賴政治權力的動員。故周初封建為「錫土錫民」,《左傳‧定公四年》載,分封給魯國的是「殷民六族」,給衛國的是「殷民七族」,給唐國的是「懷姓九宗」。

這些諸侯帶著所賜之民到所賜之土從事農業生產,實行的就是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所述井田制為:「方里而井,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在「公田」裡的農業勞動,據《詩經.周頌》的描述為:「時率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及「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耦」是雙人使用的耕具。「十千維耦」、「千耦其耘」,這是集體勞動的盛況。

這種井田制農業生產的盛況和生產工具落後的情況後來有了變化。《國語.齊語》載管子之言「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history&aid=29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