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我其實不懂理財,也鮮少接觸關於理財這類的書,會注意到這本書其實是因為他的書名《宅經濟,這樣賺》吸引了我,因為夫人我幾乎可說是一名宅女了,除了偶爾去店裡幫忙,下午沒去健身房或上課,幾乎整天在家,上網亂逛,看看電影,聽聽音樂,練個琴,做做手工藝。晚上仍是坐在電腦前爬格子。
現在的人越來越宅,夫人也跟著趕流行,但是人家宅在家裡可是有錢賺,夫人宅在家卻沒有什麼經濟效益,有的只是偶爾接個名片設計玩玩,所以這[本宅經濟,這樣賺]也引發了夫人對宅經濟的嚮往與渴望。
裡面提到許多創造宅經濟的方法,而其中的一項跟夫人之前去上過的《部落客也能賺大錢》的課程不謀而合,舉凡貴婦奈奈、女王等,這些知名的部落客都是創造宅經濟的最好典範,雖然夫人也很想向這些部落客看齊,但是總覺得有點力不從心,覺得自己好像被某種角色限制住。我會這麼覺得是因為《部落客也能賺大錢》的作者說 ,要替自己設立一個品牌,部落格要有個主題,雖然夫人盡量想往菜市仔夫人的角色去走,多寫些傳統市場的文化,卻遇到瓶頸,好像無法好好的發揮這個角色,所以沉極了好一陣子,對於寫作好像突然之間沒有了方向,所以我暫停了以菜市仔夫人的角色來撰寫菜市仔的文化,讓自己先隨心所欲的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夫人總是無端的會給自己壓力,想寫出好文章,又怕寫不出好文章,心與腦總是互相殘殺,擾亂我的思緒。柴契爾老闆說的是,寫作要由心出發,當你心神不寧或心有罣礙、疑慮,就算寫得出文章,也不會是好文。
聽了他的話,就隨著心走,想說什麼,想寫什麼,讓心告訴你,順便整理自己的思緒,但是要給自己設定時間,總不能一輩子都在整理思緒吧。
趙靖宇在《宅經濟,這樣賺》的書中,寫下這篇-「傳統市場也有藍海」一文,夫人看了實在心有戚戚焉,就像她文中一段
【前兩年民進黨執政時有一農委會蘇姓主委碰上菜價高漲,只好出此下策,叫大家去大賣場買一把五元青菜,不要去傳統市場,我可是相當反彈,傳統市場青菜的新鮮感與殺價的成就感哪是大賣場能夠比的?再請問如果沒有車,怎麼到位在郊區的大賣場?又怎麼把大包菜扛回家?這已經不是五元十元的問題,就像宅媽的老公常早出晚歸、出國出差,如果什麼事都等老公載,早就餓死了。】
還有這段【這就是去傳統市場的樂趣,凡事都可以討價還價,混熟了,大家交個朋友,還可以多要點蔥薑蒜,再加一把九層塔。】
在傳統市場,討價還價當然自然不過,其實在面對熟客時,不用等客人殺價,老闆自然就會打個折扣或送點蔥薑蒜意思意思,要留住客人就要跟客人當朋友,比較熟的客人,還會幫忙招呼客人,儘管客人搶著結帳,熟客也會客氣的讓別人先結,自己緩點結帳也無所謂。等熟客的帳結算好了,店家也會多送幾把菜謝謝他的幫忙。
有些客人一來就是個傲客,嫌菜不新鮮,嫌菜太貴,嫌菜太小把,例如絲瓜一條20元,他就偏偏要拿最小條,然後跟你說
「這條那麼小還賣20元,你賣我10元就好了啦!」
「反正一條就是20,每個人也挑最大的,你幹麻要挑小的?」結了帳還要討價還價,這種處處都要占便宜的傲客,一開始就讓老闆印象非常差,怎麼可能還算他便宜。
當夫人去別人家消費時,通常是看中了就拿,也不挑三揀四,也不討價還價,(除非是那樣東西,夫人大約知道底價,覺得店家賣太貴才會殺價)很多店家看夫人買東西很阿莎力,自然都會打個折扣的。將心比心,夫人自己是做生意的,知道賣東西的辛苦與難處,所以也盡量不會為難店家,或把價殺得太離譜。
「傳統市場也有藍海」一文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宅配到府的經濟理念,其實夫人的店,也有這項服務,只要是買得比較多的客人,也會請員工幫忙送至客人車上,住得比較近的,也可以送貨到府,當然也是有客人直接電話訂貨,但是說實在,這樣的客人倒是不多,因為人還是喜歡貨比三家,尤其是婆婆媽媽們,到傳統市場通常也不可能只買菜買水果買魚肉,最主要的還是要逛逛衣服鞋子等等,其實想想咱們那些婆婆媽媽們,每天在家裡當家庭主婦,洗衣煮飯帶小孩,伺候公婆,哪有時間可以逛街,所以去市場買菜,就等於正大光明的逛街囉。
不過蔬果的宅經濟,夫人相信這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在的,只要有宅媽宅女,宅經濟自然就會出現。之前某家網路購物在打廣告時,演一位宅女足不出戶,每天上網購物,男孩癡癡地望著宅女的窗戶嘆:「她都不出門的喔?」男孩的媽媽在一旁也嘆:「甘有勒賣高麗菜?」夫人這就回答她:
「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