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20 02:51:50瀏覽748|回應0|推薦12 | |
我的博士學位是食品工程,對於毒理毒物我自然不是專家,但是有關食品安全的領域多少還懂一點,茲就對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的一些疑點,做一個簡單的答客問。 ──幼兒尿液中驗出巴比妥,是不是有問題? 當然有問題,因為這個成份不應該出現在任何幼兒的用藥中,所以關鍵就是,到底幼兒園的老師給這些幼兒吃了什麼藥水。 ──對這些幼兒有沒有危害?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任何「毒物」成份,在人類身體理都有所謂的「耐受值」,只要在這個值以下,從醫學的角度看,就沒有立即而明顯的危險,只要持續追蹤即可。然而,這樣的毒物如果長期或持續的累積在人體,自然有可能造成未來健康的風險。 ──有沒有「偽陽性」的可能? 有的。在化學的檢驗中,我們所使用的試劑,是針對帶測物質的某一特徵機制做測定。也就是說,萬一當中存有另一(非針對性)物質也有此種特徵機制,所得的檢驗極果就可能失準。最有名的例子是十幾年前的「三聚氰胺」,其源於本來要測量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以確定牛奶的純度,但該試劑用的方法,是量測氮元素的含量,因此不肖商人即添加三聚氰胺,利用其高含氮量來欺騙試劑。有關其他物質或成份的測定,是否可能產生類似的問題,必須要看其量測方法中有沒有類似的盲區,不可不慎。 ──新北市議員戴瑋珊所提出的檢驗報告,稱檢驗出「64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份報告我看過,有兩行,第一行是肌酸酐(一種可以代表腎功能的指標物質)檢驗,該數值落在正常範圍,而其單位是mg/dl;第二行是巴比妥檢驗,寫了一個「64 (-)」,沒有單位。這單位到底是什麼,必須由檢驗單位出面說明;但是查巴比妥的安全值為200ng/ml,而那個「(-)」,意思就是在人體的耐受值以下,也就是俗稱的陰性,這是一般檢驗報高的慣例。比如本人檢驗報告的「B肝e抗原」項目為「0.14 (-)」,其意義即類似。所以無論單位為何,「64 (-)」代表的就是在人體的耐受值以下。 ──那麼,什麼又是「零檢出」? 所謂的零檢出,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我們的儀器或測試方法雖然「測到了」某成份,但是其含量低於標準值,在標示上即可說檢出為零。這在食品的標示上常可見到,比如某產品標明反式脂肪酸為零,但事實上是檢出值低於須標示值。這種「零檢出」一般用在食品的商業範圍,藥品部份或有更嚴格的定義。至於另一種解釋,就是我們以現有的檢驗方法或儀器,確實檢測不出該成份,故標示為「零檢出」。但是切記,這絕對不代表該項成份「沒有一絲一毫存在於受測物中」,因為儀器或試劑都有其極限。 ──有人說「毒物都不該在人體中檢出」,這話有道理嗎? 沒有,因為我們的大環境都被污染了,因此我們常聽到有所謂的「背景值」。比如,很多人都不曉得我們喝的牛奶,都含有微量(數皮克,一奈克等於1000皮克)的戴奧辛。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焚燒塑膠垃圾,其中的戴奧辛散逸到大氣中,由穀草類的植物吸收(或落於土壤中由植物吸收),而牛吃穀草,所產出的牛奶即含有戴奧辛。相同的原因,許多魚產品上也有類似的例子。以現在的技術而言,我們不可能把這些毒素完全清除,只要我們吃(甚或呼吸),就一定會進到人體。因此我們只能就某些消費產品或藥品,設定一個安全含量,只要低於該值,我們就承認它是安全的。 ──所以,針對新北市的「餵藥案」,該怎麼解決? 這就超過了學理的範圍。然而就我個人的觀點,首先要釐清這個藥物巴比妥究竟是哪裡來的(注意:這是檢方權責,行政單位沒有權力要求園方提供證據)。找到源頭之後,再來判定是因一時大意,還是有特定的目的(讓幼兒吃進這類的藥物)。同時由於幼兒是未來國家社會的骨幹,保護幼兒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情,所以建議針對全國的公私立幼兒園,在家長同意之下,七歲以下的幼兒全面實施尿液和(若當局認為有必要)毛髮的檢驗,以確保類似的事件不再發生。 田英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