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3 17:34:34瀏覽373|回應0|推薦1 | |
蔡惠青
緣起~~
與碇內國中的緣份就從100學年度該校教務主任的一通電話而起,林主任告訴我,因為參加教育部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主任班行政研習,剛好我有擔任該班的講師,所以希望我能到該校擔任輔導夥伴,協助他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的推行。沒想到這一路走來,也陪著碇內國中的夥伴們走過4年的教專歲月。藉由此次的案例分享,請林主任在接受訪談中,敘說他這4年以來在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心路歷程。
學校的背景~~
碇內國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有28個班級,8年級及9年級各有10個班,7年級有8個班,教師編制人數是63人,正式教師數為55人。學校自100學 年度開始參加教專,一直都是申請逐年期,林主任很希望未來參加的教師人數能突 破60%的門檻,改申請多年期,因為多年期可以較彈性安排教專的執行方式,使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的推動能持續。
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的轉變~~
林主任任一開始覺得教專只是一件新增的行政工作,但在真正執行後,才深覺它是一件有意義且須持續進行的工作。他起初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以”評鑑”老師為主要目的,但在參加了國家教育研究院主任班行政研習後,才瞭解教育部是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定位在老師的”專業成長及自我提昇”。而且在校內推動教專後,也深深體會到教專是運用同儕的力量來達成教師專業發展,並強調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教師們互為對方另一雙善意的眼睛,經由夥伴入班觀課,不僅能肯定教師教學上的優點,同時也能了解教學上的盲點及需改進的部份,以期精進教師專業。
林主任他認為身為教師者,只要在教職生涯的一天,就必需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並改進教學技巧,以追求更高的教學效率,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所以教專不是一件新增的行政工作,而是所有教師們都應有的自我要求與責任。因此,多年來他也很努力想藉提高學校教師的教專參與率,讓更多校內同仁了解教專的真正精神內涵是在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另外因為教師評鑑也是未來的潮流與趨勢,所以能讓老師們有機會先接觸與瞭解,等未來真正實行教師評鑑時,也較能從容因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歷程~~
在第一年的啟動期,參與的教師們大概花了約2個月的時間,經由彼此的專業對話,發展出學校的校本規準。而在推動時最困難點就是老師們的共同時間,因為當時是以數學領域教師為主,所以林主任便以數學領域教師為一群,其他領域教師為一群,先分開進行對話,最後再用班週會時間為共同時間,彙整出最後的討論內容。之後每年都會針對校本規準再作調整,作法是先請新中加入教專的教師們要先研讀並理解校本規準,再針對校本規準提供意見,若有必要調整時,再經由所有參與教師們討論決定後予以調整。
學校目前是以教學觀察為主,檔案評量為輔的方式進行。參與教師們的綜合報告表及專業成長計畫都會先由評鑑人員協助檢視,再送交推動小組審議。林主任覺得其實社群是維繫教專很重要的動力,但學校目前尚未成立,未來他希望能找到有熱忱的教師來主動協助成立,因為社群應是教師們在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後,由教師針對需要共同成長的主題自主成立社群,且需有領頭羊來帶領。
因為學校目前也有在推動分組合作學習及學習共同體等專案,因此建議可將相關教案與教專及教專的社群適當的作結合,才不會使老師們覺得要同時做太多事情。
在人員的配對方面學校是尊重參加的教師們自行配對,配對方式有2人或3人一組,配對時亦謹守規則,即新參加老師的配對夥伴一定要有評鑑人員的資格(至少要有初階評鑑人員以上),且配對的名單也會經由推動小組會議審核。學校一學期至少會召開3次推動小組會議,推動小組成員主要以領域召集人為主,目的是希望每個領域都有人參加,使大家都知道教專在做什麼。除了推動小組會議外,林主任也會針對參與教師辦理教專工作會議,平均1學期大約有4次。
目前學校內有7位教師具有進階評鑑人員資格,有1位正在進行教學輔導教師的認證。104學年度學校再推薦3位教師參加進階評鑑人員培訓及5位教師參加教學輔導教師培訓。目前有意願參與的教師數尚未超過可推薦數,但若未來有意願參與的教師數超過可推薦數時,學校也會制定相關的篩選或排序機制,以期達到公正、公平及公開的推薦作業程序。另每學年參加教專的老師,學校會給予一次嘉獎的行政獎勵。
林主任提到,雖然碇內國中的步調較慢,但其實它的感染力是有在發酵的,因為以前參加者是少數,但現在參加者已過半,所以當那些未參加的老師們變成少數時,他們也會很好奇並想瞭解,為什麼其他人都要參加教專?到底教專在作什麼?林主任因為自己一開始對教專運作方式尚不十分清楚,所以是以主動或經說明後願意參加的教師為基礎,秉持著”細火慢燉”、”寧慢不快”的方式來推動碇內國中的教專,而參與教專的人數,已從100學年的15人(22%),成長到104 學年的30人(52%),從之前的勸說邀請到現在教師們的主動報名,推動成效使林主任覺得尚感欣慰。而且也因為教師們參加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經由相互的”入班觀課”,更習慣”開放教室”的氛圍,使得之後學校在推動分組合作學習及學習共同體等專案時就更容易被教師們接受,因為其與教專的共同點都是希望教師們能將教室開放,讓同儕入班進行觀課。
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甘與苦~~
林主任一直覺得對他較為困擾的部份,還是在如何找到參與教師們的共同時間,而隨著參加教師人數的增加,未來勢必是他需設法解決的問題。另對於每年的教專計畫申辦,因為每年的要求重點都不太一樣,所以必須要與時俱進,不能完全參考去年的資料,否則在審查時就會遇到問題。學校的教專業務完全都是林主任自己一手包辦,因為他覺得教學組長的業務已經非常忙碌,所以就由他自己承辦,真是一位體恤下屬的好長官!!
林主任提到參加教專的確是會增加教師的負擔,不論是研習、學校內的工作會議、教學觀察、檔案評量及認證實作的表件等,都會花費教師們額外的時間。但是每完成一階段認證後,自己就會有成就感,那種自我成長、滿足的感覺,使人雖覺得累,但只要當有機會再前進時,就會想再嘗試看看,就如同爬山登頂的感覺。但如何激勵教專夥伴們持續參與及繼續追求自我成長,是一大挑戰,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爬山,如何鼓勵老師繼續向前邁進,也是他會努力的目標。
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改變及省思~~
林主任提到在參與教專中,藉由夥伴入班觀察後於回饋會談中的提醍,他也會去注意自己的贅詞,或做習慣用語上的調整;另外對於自己授課內容的時間分配也會較 適當化,如暖身活動、講授課程、 學生練習等;再者,如何在上課時能兼顧脈絡及順序,使學生們每次上課都會覺得較有結構性,也是他在參與教專後,每次上課前會提醒自己要做到的目標。
教室的開放對老師來說比較不那麼困難,因為夥伴是自己找的,彼此建立在信任基礎上,夥伴對受評老師只會有善意的建議與提醒,受評老師也不會認為自己受到批評,或是缺點被發現。
林主任認為在教學觀察中,”觀察者”是重要的角色,所以還是應以親自入班觀察為主;錄影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可用來協助評鑑人員要撰寫觀察表時使用,另外也可以將影片提供給受評教師作為自己的教學檔案。
林主任發現參與教專後,在教學工作上,從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轉變成夥伴間的”互相提醒”、”相互觀摩”,進而發展到”共同備課”,自己的確在專業上更精進,且備課負擔也減少,同時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
後記~~
林主任表示,教師參加教專,學生應該會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為教師在參加教專後,對自我的要求會提高,希望自己每次上課都是有順序、有結構的,更期望學生能更有效的學習;教師會時時提醒自己,如何使自己的上課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是更有效率的,那學生便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何讓教專工作可以持續下去,教專精神的闡述很重要,要讓教師明瞭,”評鑑”只是程序,重點在”教師專業成長”。教專的推動寧可”細火慢燉”、”細水長流”,也不能後繼無力,所以需以參加教專的夥伴去影響未參加的同仁;而積極培養社群領導教師,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來維繫教專的熱情是他未來會更努力的方向。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