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29 09:30:13瀏覽909|回應0|推薦1 | |
近幾年的教學風潮─學習共同體(簡稱學共),碰上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簡稱教專評鑑),會發生甚麼事呢?臺北市北政國中理化科蔡馨嬅老師於今年5月進行了一場學共融入教專評鑑的教學新體驗。 蔡老師在校長邀請下,參與104年度中小學教專評鑑國際工作坊,並擔任教學觀察的受觀察教師。北政國中參與教專評鑑多年,是多年期的續辦學校,同時近年推動學共卓然有成,熟悉學共模式的蔡老師,此次工作坊中結合了教專評鑑的教學觀察三部曲(觀察前會談、教學觀察和觀察後回饋會談),從校本評鑑規準出發,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許多動人的火花,不僅令與會的國內外學者、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覺得受益良多,蔡老師自己更是深受震撼,她同時也恍然大悟,原來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兩個系統融合之後,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為辦理這一次的教學觀察,蔡老師先依循之前跨校共同備課的經驗設計課程:「我希望在學習單的設計裡,能加強引導學生進行系列性的概念思考,不只是單純『YES』或『NO』的封閉性提問,而是能夠設計培養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創造等能力的開放性問題,藉此訓練學生思考與創造力。」,剛好受觀察這堂化學課的課程單元是「4-4可逆反應與平衡」,此單元牽涉到抽象的微觀概念,雖然學生在上學期學到「熱學」單元時,就學過微觀概念,但蔡老師覺得學生應該還是較難產生聯結,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將前後所學的微觀概念聯結起來,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答案,這是很大的挑戰。蔡老師決定利用實驗課帶著學生一步步了解化學可逆反應現象,她說:「以前唸國中時,很少做化學實驗,當了化學老師之後,我盡可能帶著學生實際動手操作,這堂課我準備了寶特瓶、石頭等器材,來進行氯化亞鈷指示劑的可逆反應,並運用藍色石蕊試紙進行酸鹼的可逆現象。這些實驗我之前都實際操作過,它們是非常安全且容易操作。」 蔡老師花費許多心力準備課程與教材,她期待學生能有良好的學習表現,但也免不了心中忐忑,因為她不知道學生進行實驗時是否都能順利?觀察前會談時,擔任評鑑人員的校長詢問過她的課程目標,教學活動步驟及評量之後,再度提問:「你希望我們入班觀課時,聚焦在哪方面的觀察?」,蔡老師立即開心地回答:「請幫我看在進行實驗指引時,速度是否合宜?學生進行實驗時,是否順利?還有小組討論時是否聚焦?」。校長接著又追問:「哪些學生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蔡老師指著座位表一一回答:「○號同學愛表達,不愛寫學習單;○號與○號同學總是默默寫作業,不太討論;○號與○號同學特別活潑,因此安排組別時,特別隔開……」 觀課結束之後,進行回饋會談,校長及其他觀課老師就學生學習狀況提出回饋,並真誠地讚揚這堂課,不論老師或學生都在愉快而專注的氣氛中投入學習。「整個回饋會談過程中,讓我如沐春風,消去不少緊張心情。」蔡老師追憶當日觀察後回饋會談的情形。 對於北政國中既是辦理教專評鑑又是學共的學校而言,「教專評鑑的教學觀察三部曲」與「學共的備課、觀課、議課」到底有何差異呢?蔡老師說:「學共觀課後的研討會議,多針對各個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討論。而教專評鑑的觀察前會談及回饋會談則不然,是依據校本規準的評鑑工具,觀察前會談協助我釐清教學目標與脈絡,確認活動流程,檢視教學評量,還會討論觀察的焦點……,這些會談內容使我在操作課程時進行得更順暢,學生們的學習表現也出乎我預期的好。」 回饋會談中,校長從評鑑人員的角度給予肯定與讚美之後,隨即詢問蔡老師:「這堂課,哪些地方讓自己滿意?哪些地方下次教學時可以再調整?」讚美與肯定給蔡老師莫大鼓舞,「再調整」則讓她改進教學,這兩個問題具體引導蔡老師如何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省思。 這次教學觀察的經歷令蔡老師頗為震撼:「評鑑人員不僅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的回饋給我,還提出了分組上的意見,例如:○號同學在進行實驗及回答問題時極為出色,可以再進行個別化教學的加深加廣;○號與○號同學,撰寫學習單的速度很快,卻不太討論,可能是題目對他們而言太簡單,應再設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評鑑人員還一一指出從學習單的填寫,發現學生在哪些概念上卡住了,未來要修正教材與教法,這些提醒對我而言,非常珍貴。」蔡老師深深覺得這次的教學觀察三部曲,就像是教師共同備課、入班觀察與討論學生學習表現的整合性專業評鑑。 「學共」看待教師與學生一樣,都是學習者,而「教專評鑑」則強調評鑑人員與受觀察教師在校本規準的教學觀察工具基礎上,就師生互動表現的事實性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引導專業對話,幫助教師合作實踐省思。這次「教專」與「學共」迸出的動人火花,不僅讓蔡老師教學更精進,找到學生學習更有效的切入點,也讓這次國際工作坊的學員感受彌足珍貴且值得分享的寶貴經驗。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