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筆記41
2018/02/12 00:12:31瀏覽378|回應1|推薦4
劉兆英《老子新釋》:王子朝之亂,王子朝奔楚時「奉周之典籍」,老子因
是得罪免官,作詩「唯之與阿」明志。於是周遊列國,對各國國君及佐人主
者坐而論道,各國史官記錄老子言論,後來集結成書。
尹國興《老子秘語》:傳世五千言並非老子的言論,而是《三墳》、《五典
》及《周書》的輯錄,即古《書經》,作者為古代帝王。老子為守藏室史,
歷代史官皆為文職,沒有執民而殺之的權力,不可能帶兵打仗,更不可能因
輕敵而「幾喪吾寶」。

春秋末期,各國國君及佐人主者朝覲周天王者寡,未睹周之典籍,老子對國
君及佐人主者坐而引據古《書經》論道,或為當然之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110275389

 回應文章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1/21 22:24
孫文鵬《道德經解玄》釋「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聖人做事)
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對於來自民眾的抱怨,以德相報。」孫文鵬
從陳光柱說,以為《道德經》中的「聖人」特指古公亶父。
郭予《《老子》天下為公》比較「報怨以德」與孔子「以直報怨」
:「孔子說的是為人處世之道。老子則是針對統治者而言的。」
另有一說,「報怨以德」在第六十三章是錯簡,應移至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安」,或釋
為「焉」,則是否定「報怨以德」此一行為;或釋為「於此」,則
是肯定。孫文鵬、郭予說當是。
對於競選對手陣營支持者的抹黑,韓國瑜選擇鄉愿地「報怨以德」
原諒對方,而非「以直報怨」告上法院,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