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也真的無法鼓掌
2011/04/08 17:51:05瀏覽291|回應0|推薦1





真的無法鼓掌          作者:梁東屏  2011-04-04 22:41 

 

 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


 三年前我帶孩子到巴布。狄倫的發跡處---紐約市格林威治村巡禮,為他們一一介紹我所知道年輕狄倫所待過的小酒館、住處,為他們一一細述我所知道有關狄倫的故事、逸事。


因為我希望他們能更貼近地瞭解狄倫這個人以及他的音樂,這個我不確知他究竟是怎麼或用什麼方式,但卻百分之百肯定影響了我的人。


格林威治村有很多特殊的、獨立的音樂店,有很多別的地方買不到的 Bootleg 影碟。這種從演唱會私錄下的影碟,經常有很特殊的內容。那天,我找到一片,裡面收錄了我很喜歡但從來未曾在正版影碟裡出現過的 Positively 4th Street。我很興奮,立刻買下。


回到旅館迫不及待地放進電腦直接跳到那個曲目。


可是,我聽不出來,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旋律。狄倫的聲音仍然粗嗄,那沒關係,我們都早已熟悉,但是他的發音跟抑揚頓挫卻變得十分怪異,我很努力地聽,但是完全聽不懂我應該已經倒背如流的歌詞。


我以為我買到了一個羊頭狗肉的盜版,唱的人根本不是狄倫。


但是不甘心,我想,也許是我的英文不夠好,就把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女兒、兒子叫過來,「你們幫我聽一下,頭兩句是不是「You got a lot of nerve / To say you’re my friend」。


姊弟兩個「美國人」傾著頭努力地聽努力地聽努力地聽….,我反覆倒回好幾遍,以中才並沒什麼信心地說,「好像是耶」。


這真太過份了,我當場把那並不便宜的碟片丟進了垃圾桶。


我所擁有狄倫的影碟,最近的一片是一九九六年的 Bob Dylan Unplugged MTV,他那時已經開始有把經典歌曲「亂唱」的傾向了,但基本上還可以聽得出來熟悉的旋律及歌詞,但好像自後就變本加厲。


這次狄倫到台北演唱,正巧是我手部問題「腕隧道徵候群」應該要到台北回診的前後,狄倫的曲子我早已聽得滾瓜爛熟,但從來沒有聽過他的現場,當然不能放過。


可是我是有心理準備的,我知道他會亂唱,但只希望他不要太離譜就好,偶而能讓人聽懂一、兩曲,我就滿足了。


然而我真的很失望。


他的開場一如既往,不廢話直接進入音樂,Got To Serve Somebody ,這首曲子我約略聽出跟原曲有聯繫的影子,也還算順耳,而且是首曲,我鼓掌了。


第二曲老實說我已經不知他在唱什麼,但是由於還有所期待,我自己在街上唱歌時也常常受到鼓勵,所以,我鼓掌了。


第三曲,坐在旁邊的同伴說,「他是不是都在唱新歌?」,我沒回答,因為不知該怎麼回答,他也許是在唱新歌,但更可能是在唱老歌,只是他把它們改得我們都聽不懂。我決定,不鼓掌了。


直到 It Ain’t Me Babe 出現。這是我最喜歡的狄倫傑作之一,是我在街上每天必唱之曲,但是我非常非常勉強才聽出來「No, no, no it ain’t me babe / It ain’t me you’re looking for babe」,甚至於這兩句都要靠前後拉扯才聽得完全,至於那熟悉的、令我每次都悸動的旋律,根本無處可尋。


同伴問我,「你是第一次聽他的現場?」,我說「是,但非常非常失望」。我知道我不會再鼓掌了。


但是我錯了,我還是鼓了一次掌。


那是一首我仍然聽不出來源的曲子,但是很有藍調的味道,狄倫的口琴吹得很好,鼓掌的時候我跟同伴說,「他(狄倫)如果不開口唱,會更好」。


這是我真心的感受。


狄倫在演唱會上似乎從來不介紹樂隊成員,我不知他為什麼不讓樂隊同享榮耀,但這支樂隊真的不錯,你如果有本事把狄倫那惱人的聲音剔除,其實音樂部分還是不錯的,我也覺得樂隊有點委屈,他們為了配合狄倫,有時也不得不伴奏得單調乏味,但大體上來說,如果沒有他們,這個演唱會根本不值得坐在那裡。



另外,要謝謝那支口琴。應該是他愛用的Hohner Marine Band 吧。狄倫再會搞怪,也無法把口琴的音色搞得太離譜,所以整場演唱會裡的口琴部分,反而成了精華。


這曲過了之後,我沒再鼓過掌。真的找不到理由。


至於鍵盤,狄倫玩鍵盤?這對我還真是新鮮事。


這場演唱會裡,狄倫多數的時間是在彈鍵盤,但是我知道他在彈鍵盤,只是因為看到他一直站在鍵盤旁而不是聽見了什麼。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他居然在唱的過程裡,常常像不入流小歌星一樣,側著身子雙手一上一下攤開「擺姿勢」。


我想起狄倫當年有度想改變戲路,出了一張名叫「 Self Portrait」,唱得很「奶油小生」的專輯,結果被「滾石雜誌」評為「What Is This Shit !」。我看到狄倫穿著整齊的西裝,戴著那頂毫無個性的帽子雙手一攤,出現腦際的也是「What Is This Shit !」。


演唱會才剛剛過一小時,狄倫和樂隊就下台了,同伴的太太說,「中場時間到了吧」,我知道不是,我從未聽過有中場休息的演唱會。但是,才剛剛過一小時,太過份了吧。


聽眾開始鼓掌,吹口哨,叫嚷,這是演唱會要求 Encore 的制式過程。當天,這個過程長到我甚至懷疑由於賣座欠佳(中價位座位區絕大多數是空的),狄倫可能賭氣不再出場。但是,他應該不是這麼器小的人吧?


狄倫和樂隊終於在已經有人開始離場時出場,唱起Like A Rolling Stone,同樣的,不管是旋律或歌詞,我只有辦法跟當天晚上的這首歌產生一點點聯繫而沒有絲毫感動。


然後,令人難以置信的,我竟然是同行六個人裡j唯一聽出他接著唱的是蓋世名曲 Blowing In The Wind,我轉頭問同樣也是狄倫迷的同伴,「你知道他(狄倫)現在唱的是哪首歌嗎?」,他正在忙著傳手機簡訊,顯然早已放棄去發現狄倫在幹嘛了。


這曲結束,狄倫就謝幕了。真令人難以置信,還不及一個半小時,我也在這個時候聽到當晚第一聲、我絕對支持的汽水聲。我這輩子還沒聽過兩小時以下的正式演唱會,前不久在曼谷連聽了兩場, Eric Clapton 和 Santana ,前者兩個半小時,後者更長達三小時。


其實也沒什麼好埋怨的,沒人強迫我來聽,甚至會有評論會讚揚狄倫的堅持突破、永遠跟過去不一樣。但是我無法妥協,我無法說服自己這是一場值得的演唱會。


狄倫的好,在於他的作品曲調、旋律雋永,在於他的歌詞能打動人心或發人深省。


然而現在,他把這些歌曲唱成單調乏味甚至難聽. 而且你聽不懂他在唱什麼。你如果不去努力聽他在倒底在唱什麼,你會驚訝不置地發現, Blowing in The Wind 的旋律竟然跟 Desolation Row It’s Ain’t Me Babe……,以及他當晚唱的很多也許我們本來熟知卻無法聽出來源的歌曲那樣相似。


我想起從前一位中國名畫家被人批評畫作是「千人一面」,現在的狄倫,至少在我這位死心塌地的粉絲心中,已經變成「千曲一調」,而且是很難聽的調。


我知道,我絕對不會再聽他的演唱會了,我會乖乖地在家裡放他從前的影碟,安於那樣,安於那時,安於從前的狄倫。



宅老媽從另一角度看Dylan台北演唱



Dylan的演唱會向來不說一句話,這大家都知道,有意思的是,間奏的時候,他竟連拍子也不打一打,甚至一手插腰背對觀眾,等間奏完了再回頭拾起麥克風。


舞台簡單得刻意,就灰灰棕棕的顏色,那燈光就對著Dylan,把他的身影放大到布幕上,大部分的畫面都是如此~Dylan的影子高高在上。


而演出者的服裝更是普通到沒什麼好說的。


相對現今所有演唱會之無所不用其極,相對現今所有藝人之大動作揮臂跆腿,相對現今所有演出者之誇張特異造型,......大大極端吧。


固然,年近七十的Dylan不能唱就不該「賣唱」,而且音量賊大遮醜,都讓人極不舒服。但這場演唱會也令人憶起七零年代的歌者,他們不叫「藝人」,叫歌者(singer)、叫樂者(musician),他們會彈會唱會作曲會譜詞,但是不會造型;他們的身體會律動,但是不會做動作耍招式;他們的舞台沒啥道具,只有樂器。


甚至他們出道上節目時還清唱呢!


看看Lady Gaga是如何驚世駭俗,看看Jolin那排場、那動作......,台下的螢光棒搖死了!

所謂文過於實,過多的文飾掩蓋了實質。唱得不怎樣,噱頭行頭蓋世。


哈哈,七十歲的Dylan雖然仍不文飾,只是,那質也消失了。


美哉!

七零年代初Simon and Garfunkel上節目演繹Sound of Silence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tu88&aid=506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