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0 09:10:41瀏覽773|回應4|推薦35 | |
不管是耶穌會,還是喀爾文教派的牧師,只要有任何重大舉措(譬如做出關鍵性的決定),都得寫下他們預測此舉會有什麼影響。九個月後,他得就實際結果和這些預測進行比較,然後回報相關的對照結果。這樣一來,他可以立刻瞭解哪些地方他做得不錯,而他又有哪些優勢:他還能藉此瞭解哪些地方需要再學習,而有哪些習慣需要改變。他也能從這樣的比較當中瞭解到,自己欠缺哪些天賦,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摘自每日遇見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從四十歲開始,就奉行這種做法,藉此瞭解自己那些需要改善之處,改善的類型有那些,及那些能力上的限制,他認為這種做法,對瞭解自我有極大的幫助。彼得杜拉克所寫的書頁數,估計有一萬頁。如果以每頁二千字計算,彼得杜拉克出版書籍的字數已超過二千萬字,還不包括沒發表的文章,所以有人形容彼得.杜拉克得到了寫作「精神官能症」才會無時無刻的寫書、寫文章,直到96歲辭世仍然著述不輟。 彼得杜拉克五十年前就看到未來世界的演變,事後證明,他預測的許多事情最後在真實世界得到印證,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力及洞察事物的能力。但彼得.杜拉克坦承,他之所以能夠看到未來,是因為這些事情都已經發生,而他只是把觀察到的事情發表,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為什麼全世界六十億人口,就只有彼得杜拉克能夠看到未來? 原因就在於他不同於其他人,他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他的出現宛如為世人劃下明日的地標。他所提出的「分權」、「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利潤中心」、「不連續的觀念」,如今已在真實世界中得到印證,並成為主宰世界的潮流。(摘自彼得杜拉克作者簡介) 記得2004年選舉前夕,我就曾經跟朋友預言「連宋合」一定能夠贏得2004年總統選舉。沒想到 但就是因為世間有太多的變數存在,所以做出關鍵性決定之前,先能夠記錄下來,自己預測這個決定會產生什麼影響。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清楚瞭解很多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預言的發生。因為這牽涉到自己的思惟、判斷力及種種變數。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預測,就能夠更加瞭解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有什麼樣的優缺點、能力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思慮上的盲點及不及之處。這對「瞭解自我」的確有相當大的幫助。 其實真正瞭解自己的人,「不應該是別人、而是自己。」但因為沒有檢討、省思自己的所做所為,所以就算是犯錯仍不自知。甚至找出許多的理由與藉口來替自己脫罪。但如果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就無從否認,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文字記錄,無從抵賴。 侯寛仁檢察官起訴馬英九特別費「貪污」第一時間,我就在部落格發文,大罵侯寬仁是混蛋,特別費是「歷史共業」是法律條文「入人於罪」如果以侯寬仁的起訴標準,政務官幾乎都要被起訴。當時就有一位格友發文批判,認為我不「尊重司法」,侯寬仁檢察官行使公權力起訴馬英九一定有所本,所以不能質疑他起訴馬英九「貪污」,一切交由司法審理。當時我的回應是侯寬仁是不是混蛋、有沒有胡亂起訴,就看後續發展才能定奪,但不寫下來,又如何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否有誤。結果馬英九三審定讞,獲判無罪。侯寬仁先有成見認為馬英九貪污,再竄改證人口供,這件事情也在一審判決文特別註明侯寬仁「筆錄不實」得到證實。 我不懂法律,但為何我一口咬定侯寬仁起訴馬英九貪污很有問題,原因在於如果每個政務官都會因為特別費案件觸犯法律,問題就不在於個人,而在於法律條文「入人於罪」之後,侯寬仁偵辦謝長廷、蘇貞昌的特別費案件,只調查特別費需要發票報帳是否涉及浮報不實。沒有再調查領據部份的特別費支領是否涉及不法,而馬英九是唯一被特偵組調查領據部份浮報不實,並以這個理由起訴「貪污」的第一人。 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讓我更加確信,在當下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無誤,但如果事過境遷之後,可能想法就完全不同。如果在人生面臨重大決定的時候,可以先行紀錄,預測事情發生的結果會是如何,一段時間之後,再來印證,就會瞭解很多事情跟我們預測的都有所差距,也更加清楚的瞭解自己的思惟能力、先見力、觀察力、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是否仍有不足及待改進之處。自己的優點是什麼?限制能力又是什麼?如果以後再發生類似事情,該如何處理才會有更好的結果產生。透過這種訓練,就能夠更加瞭解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