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7 18:37:37瀏覽246|回應0|推薦3 | |
新產後血虛程度如何,除綜合全身症狀外,還可以根據其有汗與否而定。如每餐時額上小汗出者,標誌著氣略虛,血稍損,為新產後應有現象。若產前體弱,產後進餐時無汗.象徵著陰血大虛,蓋“汗為心之液”,“心主血”,“奪血者無汗”。醫者應予重視,一方面要做到認真觀察,另一方面予以補血益氣之劑。 婦女產後一般是多虛多瘀。《金匱‧婦人產後病》篇中指出:“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三者病證雖各別,但“亡血”、“亡津液”的情況則是相同的。此外,分娩時出血所產生的敗血或惡露不行而形成的瘀阻,加之女子常因肝氣鬱滯,肝體失柔而用獨亢,因此,血虛、傷津、血瘀、氣滯四者是婦女產後的病理機制的特點。由於新產後氣血大傷,各種致病因素每易乘虛而入,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產後病多表現為正虛邪實,不能與平昔病情等同視之!婦女產後亡血多虛,而血為氣母,氣附於血,血虧於先,則氣無所附而隨之亦虛。所以《丹溪心法‧產後》篇雲:“產後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證,以末治之。”因為扶正即所以祛邪,正勝邪自卻。即或邪盛正實,如因寒凝、風冷、氣滯、血瘀等而引起的產後諸症,需要“急則治其標”時,於邪去證情穩定後,仍應養血益氣以扶正。可用當歸補血湯(黃 宜生用),此方有補養氣血、實表固衛、斂汗防邪內襲之功。 至於紫河車一類的血肉有情之品亦宜選用。產後常因血虛氣弱,氣血運行不暢,因虛而致瘀。兼之產程中離經敗血,若不及時排出,亦可致瘀,導致腹痛、痛經,甚至乾血癆等。對此應消補兼施,寓消於補,使補不留邪而消不傷正。總之,產後多虛與多瘀,交織成產後特定的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諸症,治療時根據標本緩急,或先補後瀉,或先瀉後補,或消補兼施,隨證化裁,靈活運用,不可拘泥。 新產作會陰切開術後,尤其是舊法接生,或因產程太快而來不及赴醫院生產,以致會陰呈Ⅱ~Ⅲ度裂傷,因愈合不好,形成瘢痕後疼痛者,用桃紅四物湯加牛膝、香附等活血化瘀之劑頗驗。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