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子宮肌瘤成因及治療方法
2007/09/12 20:59:39瀏覽153|回應0|推薦0

子宮肌瘤成因及治療方法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35~50歲。據資料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發生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症狀,臨床上報告肌瘤發生率遠比其真實的要低。
  (一)病因
  目前該病的確切病因不明,據有關研究表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準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偶見于初潮後婦女,多見於中年婦女,絕經後肌瘤多停止生長並逐漸萎縮;肌瘤多併發子宮內膜增生;妊娠時雌激素水準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
  (二) 症狀
  子宮肌瘤的臨床典型症狀為月經過多。多發生於黏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引起出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導致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由於下腹部包塊導致長期陰道出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1.下腹部包塊 當漿膜下或壁間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時,患者多能自己捫及包塊而去醫院就診,可伴有下墜感。
  子宮肌瘤的壓迫症狀主要表現為:位於宮體下部及宮頸的肌瘤,可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2.疼痛 除因盆腔神經受壓有疼痛外,帶蒂的黏膜下肌瘤在宮腔內可引起宮縮而產生疼痛,當肌瘤阻塞宮頸管,妨礙經血外流,也可引起痛經。
  (三)檢查
  B型超聲可以較明確顯示肌瘤大小及部位,是診斷子宮肌瘤主要手段之一。診斷性刮宮可以感覺到內膜有突起或明顯不平。通過以上檢查,診斷一般無困難。對肌瘤增長迅速或絕經後仍繼續增大,由硬變軟者,應考慮有惡變之可能。
  (四)治療
  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肌瘤大小、生育情況及全身健康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慮後再作決定。一般對肌瘤小於妊娠8周,無明顯症狀,或近絕經期婦女子宮小於妊娠12周大小,月經正常,無壓迫症狀者,可暫時觀察。堅持每3個月覆查1次,一般在絕經後肌瘤可逐漸萎縮。在隨訪期間發現肌瘤增大或症狀明顯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月經量多而子宮增大約8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後,可採用雄激素治療。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萎縮,使子宮肌層及血管平滑肌收縮,減少出血量之作用。
  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明顯,肌瘤較大,合併貧血及生長迅速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肌瘤剜除術,適於年輕並希望生育的患者。無論漿膜下、肌壁間,甚至黏膜下肌瘤均可經腹剜除,保留子宮。對脫出至陰道內的帶蒂黏膜下肌瘤可經陰道切除。對年齡較大、症狀明顯,無繼續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應作全子宮切除術。年齡在50歲左右可保留一側正常卵巢以維持其內分泌功能。
  對於子宮肌瘤較小、症狀較輕的大多數患者,主要可以考慮採用中醫藥保守治療。中醫藥治療應以辨證論治為主,也可採用中成藥治療。
  據廣東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對123例年齡在30~49歲的子宮肌瘤患者,應用西安正大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平消膠囊進行臨床對照治療,嚴格按該藥說明書的劑量、療程使用,每次4~8粒,每日口服3次,3個月1療程。結果,半年跟蹤臨床觀察,本組顯效率達23.5%,有效率為34.15%。通過臨床應用表明,平消膠囊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有一定療效,特別是對單個和/或肌瘤體積較小者療效更佳,且無毒副作用。
  平消膠囊是中藥抗腫瘤藥物,國家基本藥物,中藥抗腫瘤甲類產品。該藥具有一定的緩解症狀、縮小瘤體、抑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生命的作用。抗瘤譜廣,療效確切,特別是對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癌等治療作用明顯,該藥配合放、化療使用,具有較強的協同增效作用,並可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t5031884&aid=122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