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9/26-29京都小旅行│Day4 最後一天的完美安排」
2023/12/19 19:46:56瀏覽282|回應0|推薦17

「2023/9/26-29京都小旅行│Day4 最後一天的完美安排」

今天是京都小旅行最後一天,計畫搭晚班機回台,所以還可以好整以暇、不急不徐過一日京都生活!

清晨倆人散步五条街道,還猶豫到哪裡吃早餐時,看到熟悉的KOMEDA,就決定早餐吃,點咖啡送吐司和水煮蛋的“名古屋流“朝食。我一向喜歡KOMEDA半開放包廂式的靠背厚沙發和提供報章雜誌這種悠閒自在的用餐環境,只要符合這一項再加上烤得剛剛好的吐司,就心滿意足、人生夫復何求,至於咖啡,哪裡都比不上小花君的愛妻咖啡啊,所以不要求、不要求。

話說,為什麼點飲料附贈早餐是“名古屋流“?據說這個日本獨特的咖啡文化發祥於愛知縣一宮市,時間約在1950年代。那時一宮市是紡織產業的聖地,因為織布機的gatya、gatya聲音太吵,許多老闆或業務要談生意通常都會去附近的喫茶店(咖啡店),當時有個喫茶店的老闆就想出點飲料附上水煮蛋與花生的服務,漸漸演變成了點飲料附贈早餐的“Morning” 文化,而那時名古屋已經有喫茶店王國之稱,所以“Morning”這類型的早餐服務很快在名古屋流行起來。

昭和43年(1968年)在名古屋創業的コメダ珈琲店(Komeda’s Coffee),創辦人加藤太郎的家族本業是米鋪,當他決定從米店轉經營咖啡店時,就取米的日文發音(kome)做為店名,而為了打進市場,遂將“買咖啡送早餐”定為行銷策略,沒想到這活動帶來極大迴響和人潮,也吸引了其它家咖啡店跟進仿效,慢慢就變成極具特色的名古屋朝食文化,所以KOMEDA可以說是名古屋朝食文化代表。

吃完早餐,接著就到走路就可以抵達的東本願寺「飛地」,且是日本知名美食旅宿達人柏井壽說的「請各位一定要來走一趟」的涉成園逛逛。涉成園名稱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因最初被特殊品種的枸橘環繞,所以也稱為「枳殼邸」。

「涉成園」建於平安時代嵯峨天皇第十二皇子、河原佐大臣融源 (822-895)的六条河原院苑池舊址上,融源據說是紫式部《源氏物語》中主人公光源氏的原型。

源融好造庭園,他在宇治設有別墅,即是後來的平等院;在六条設有宅邸河原院,河原院佔地廣闊,據說位於現在下京區五条河原町週邊,北起現在的五条通,南至馬前通,西至柳馬場通,東至鴨川,橫跨八個町。河原院內建有仿造陸奧國(東北地方)燒製海鹽鹽釜景觀而造的鹽屋,為了欣賞燒鹽土窯燃起的白煙,源融且雇人每月從難波海(大阪灣)運來海水倒入池中。

順道一提,河原院佔地到底有多大呢?據說「河原町」這個名字就是由河原院而來、京都車站所在的「鹽小路通」是搬運從難波汲取上來的海水的路、「本鹽灶町」是模仿陸奧鹽灶風景而建的池塘地。

源融死後,河原院由源昇繼承,後獻給宇多法皇。在《今昔物語》中記載著,源融因為眷戀自己精心建造的河原院,屢以鬼魂的形式出現,一日夜半,宇多法皇在河原院中遇見源融的鬼魂對他說:「這是臣之家宅」,面對源融的鬼魂,法皇疾言厲色喝道:「你的兒子已將其獻於朝廷」,至此後,源融的鬼魂再也沒有出現。到了天正時代(1573-1592),由於豐臣秀吉的城市規劃,原本在河原院裡供奉源融的塩竃神社被遷移至現在新京極的錦天滿宮內,成為錦天滿宮的末社。

寛永18年(1641年),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把河原院苑池這塊地捐給東本願寺地13代住持宣如上人作為隱居之地,後來宣如上人請建造洛北詩仙堂的名師石川丈山改建成「池泉回遊式庭園」(1653年完工),此後涉成園變作為東本願寺住持隱居或招待外賓之處。涉成園在1858年和1864年二度被燒毀(第一次是火災,第二次是蛤禦門之變),園內現存的建築是明治以後陸續重建的。

關於造園者石川丈山(1583-1672),他出生於三河國泉鄉世世代代侍奉德川家的譜代武士家,原本是侍奉德川家康的武士,不過,慶長20年(1615年)「大阪夏之陣」一役後,雖戰功赫赫,卻因違反家康不得進攻的軍令而遭責罰,故從武士引退,成為江戶時代初期的代表性文人,以漢詩和煎茶始祖、隸書大家等名揚日本。丈山熱愛文學、擅長於漢詩、書法、長於庭園,人生後半期隱居於詩仙堂。

涉成園主要由園林堂、臨池亭、滴翠軒及佔地約1700坪的映月池構成,園內景色千姿百態,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樣貌,昭和11年(1936年)被指定為國家名勝。

江戶時代的漢學詩人賴山陽曾經寫下 《涉成園記》,列出涉成園十三景。

臨池亭/滴翠軒

臨池亭和滴翠軒(十三景の一) 同樣再建於1884年,滴翠軒是茶室建築的代表作。

檜垣の燈籠,名稱來自平安時代中期一位女詩人之墓「檜垣の塔」。

亀の甲の井戸

丹楓溪(十三景の十三)

明治27年(1894))籌建「琵琶湖疏水計劃」時,當時的工程師田邊朔朗(1861 - 1944 )由蹴上引流分支到東本願寺,現在雖已不使用水道,但卻成為園內滴翠軒前瀑布與印月池的源頭。

順道一提,琵琶湖疏水除了船運、水車動力、灌溉農田、防火用水源等用途外,也將水流引入到庭園之中,形成池塘與小河。除了涉成園,較有名的還有京都御所、無鄰菴、南禪寺、平安神宮、圓山公園和京都國立博物館庭園等,上圖是無鄰菴。

園林堂(1957年重建)

傍花閣(十三景の二)

位於涉成園中心地帶的傍花閣,重層、入母屋造、杮葺,是個造型特別的建築物。

映月池(十三景の三)

映月池面積約1700坪、大小占涉成園的1/6,映月池不只映月,借景「京都塔」也是一美!

侵雪橋

侵雪橋是連接北大島和印月池的一座木造拱橋。

回棹廊(十三景の十二)

原有的建物已於1858年的大火中燒毀,現有的回棹廊是1884年重建的。檜皮葺屋根、唐破風的建築形式增添整個造景的美感~

漱枕居(整修中)

位於印月池遠方的小屋名叫漱枕居,取自三國蜀誌中的「漱流枕石」。因歷代住持喜好茶道,造就園內有代笠席、縮遠亭、蘆庵和漱枕居四座茶席。

離開涉成園後,我們搭地鐵去拜金神社-「御金神社」,後疫情的2022/12我們已經參拜一次,那次因疫情關係神社取消手水舍洗錢,這次原本很期待洗錢,結果手水舍還是不開放洗錢,不過沒關係,我們誠心誠意地參拜,然後買銀杏造型的「開運金運繪馬」,打算放在家裡的財位~

每次到日本,吃一蘭是小花君的儀式感之一,所以我們回到一蘭三条河原町店完成他的儀式感,然後去六曜社喝咖啡吃甜甜圈,3點再從飯店朝關西機場出發。

在《咖啡家族:京都六曜社傳承三代的人情滋味故事》一書中提到,「每十個日本咖啡迷之中,就有一位是六曜社的鐵粉。」在柏井壽的《京都,再去幾次都可以!》書裡,他說體驗喫茶店文化的首選是六曜社,「他們讓客人享受的與其說是咖啡本身,不如說是店家的氣氛」雖然我不能確定前面10和1的數字比例,但我很認同後者柏井壽所言,真的還蠻喜歡在一樓店(第三代奧野薫平經營)吃早餐(喜歡到可以忍受煙味),在地下室店喝咖啡吃外皮炸得酥酥的手工甜甜圈,也在這裡看到感覺是常客的年老客人。地下室店第二代的奧野修先生,神情酷酷地有些嚴肅,很好奇到了入夜,變身酒吧調酒師的奧野修先生,臉部線條會不會柔和一些?

旅行最後一天,心中多半充滿了依依離情。晨間散步一小段路,把景色放進心裡;悠閒地好好享受 早餐,把味道放進心裡;找間喫茶店喝杯咖啡,把香味放進心裡,充滿後味的最後一天,珍惜地把在地的生活感堆疊封存,可以是下一次的前味!

晚上搭上回台的夜班機,驚喜意識到今天是中秋夜!我們搭乘的是“賞月航班”~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801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