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05 16:37:32瀏覽2245|回應0|推薦13 | |
「2023/9/26-29 京都小旅行 Day3│比叡山三塔巡拜」
把京都當成灶跤(tsàu‑kha)在走的我們,這次旅行選擇走遠一點,繼Day2海之京都、森之京都,Day3的行程是前往日本佛教發源地,被尊為母之山的比叡山。因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不是特地參拜,只是久聞比叡山盛名和喜歡在山林間走路。 比叡山橫跨京都與滋賀兩地,由五座山峰構成,山系南北長約16公里,最高峰為標高848公尺的大比叡山。比叡山全域皆屬延曆寺境內,佔地甚廣,分為東塔、西塔與橫川3大區域,也就是說,延曆寺不是一間寺廟,而是分布於比叡山內150座堂宇、三塔十六谷的總稱,或者說,比叡山就是延曆寺。 延曆寺的歷史要話說從前從前…當延曆寺還不是稱為延曆寺的時候。在日本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在位期間為781-806年)即位時,那時首都位於奈良的平城京,但因政治因素(桓武為天智系統)、僧侶干政等原因,桓武天皇決定遠離紛爭,遂於784年將首都遷至長岡京(天皇家離開平城京後,歷史上的奈良時代就此結束),遷都後問題開始發生,其家人包括寵妃藤原旅子的生母、藤原旅子、桓武天皇的生母、皇后和另一位寵妃皆陸續病死,令天皇害怕的是,連皇太子安殿親王也臥病不而起。 於是在延曆11年(792年)6月桓武天皇命陰陽師占卦,結論是早良親王怨靈在作祟。早良親王是桓武天皇的親弟弟,桓武天皇當初為了傳位給兒子,不僅在朝廷內進行了一場肅清活動,也找個罪名剝奪其皇太子身分,並流放淡路島,在流放途中,早良親王因體力衰弱,於淀川高瀨橋畔飲恨而終,離世後他的屍體就草草埋葬在淡路島,因此桓武天皇聽到是早良親王的怨靈在作祟後,馬上派人整建弟弟的墳墓,但天災人禍還是頻頻發生,先是征蝦夷軍大敗,接著天花流行、伊勢神宮火災、洪水等等。 這些天災人禍加上安殿親王的病症時好時壞(一說是精神病),於是天皇決定二度遷都(實則為逃避怨靈糾纏),放棄營造不到10年的長岡京遷都平安京(794年)。京都屬於盆地地形,冬冷夏熱,其實並不適合作為首都,不過京都的地理位置符合陰陽風水,東邊的賀茂川象徵青龍、西邊的山陰道是排出邪氣的白虎、南邊以巨椋池(昭和八年遭政府填拓)作為守護京都的朱雀、北邊是鎮守王城的船岡山龍脈玄武,這些天然地景形成了風水學上的「四神相應」,深受怨靈苦惱的桓武天皇需要的就是這些靈界屏障。 除了玄武、青龍、朱雀、白虎的「四神相應」,桓武天皇還重兵布陣在四個方位尋找巨石作為「磐座」(岩倉),且於巨石下埋藏佛教的《一切經》作為守護據點,這四個「磐座」分別是,東方岩倉觀勝寺(已不存在)、北方岩倉山住神社、西方岩倉金藏寺、南方岩倉明王院不動寺;並指定比叡山一乘止觀院、上賀茂神社、下賀茂神社、狸谷不動院為守護王城的寺社;另外桓武天皇還在平安京附近選擇四個地點建立四座大將軍神社,分別是東方的東三条大將軍神社、北方的今宮神社之攝社疫神社及西賀茂大將軍神社、西方的大將軍八神社、南方的藤森神社的攝社大將軍社。 在這些重重風水中,由於東北方為易經中的艮位,是風水學上的“鬼門”,也就是妖魔鬼怪進入的方位,為抑止鬼怪作亂,桓武天皇指定位在東北方的比叡山一乘止觀院為守護王城的道場。 比叡山自古以來被視為山岳信仰的寄託,根據《古事記》上卷的記載,大年神與天知迦流美豆比賣生下大山咋神(神話中的山神),別名山末之大主神,坐近江國日枝山,日枝山即比叡山。 最澄(767-822)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近江國滋賀郡人,於東大寺受具足戒。延曆七年(788),因見奈良佛教日趨腐化,不重信仰和修行,故於比叡山建草庵「一乘止觀院」(延曆寺根本中堂前身)潛修。桓武天皇遷都後,因地理位置的關係,「一乘止觀院」成為封住鬼門的機關,最澄也被重用,797年被任命為內供奉十禪師之一,804年搭乘遣唐副使石川道益的船入唐(同行的還有另一位大師空海,返日後創立真言宗)至天台山學習天台宗教義,隔年返回日本,最澄入唐求法雖僅停留8個月,但得到天台、禪、密、大乘戒四種傳法。最澄在806年開創新的宗教派別「天台宗」,同時開始他和南都六宗終盡一生的抗爭,822年入寂後,隔年嵯峨天皇以桓武天皇的年號“延曆”,御賜「延曆寺」為寺名。 許多日本史上有名的僧侶都曾經在延曆寺修行,又因為最澄開創了四宗兼學教義,其中的念佛培養出淨土宗(法然)和淨土真宗(親鸞)、禪學培養出臨濟宗(榮西)和曹洞宗(道元),法華思想則培養出日蓮宗(日蓮)。各宗派對日本佛教歷史產生巨大影響,所以這裡也被稱為「日本佛教的母山」,可說是代表日本佛教的聖地。 話說最澄去世後,其弟子圓仁和圓珍因教義理念不合法系分裂為二,貞觀元年(859年)圓珍之徒眾下山另建園城寺(又名三井寺),形成山門和寺門相互對抗的局面。 不過隨著天台宗權威增長,延曆寺變成佛教重鎮「北嶺」後也開始權貴化,擁有權力、商業利權、武力,延曆寺不僅有信徒捐款、寺領所得,還從事「寄進」(捐獻給寺院)、土倉事業(倉庫)、馬借(運輸)、收取船舶關稅等商業活動,歷代累積下來,延曆寺不僅財富驚人,領地也逐漸擴大,成為近畿一帶的經濟強權,到了平安後期,為了保衛寺院的領地及財富,還組織山法師-僧兵集團,僧兵經常扛神輿和神木下山進京,要脅朝廷答應他們的要求,其勢力足以與崛起的武士集團相抗衡。當時僧兵的無法無天和橫行霸道已經是朝廷動盪不安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比叡山僧兵,就連白河天皇(在位期間1073-1087年)也說出,「賀茂川之水、雙六之賭(骰子遊戲)、比叡山山法師,天下間唯有這三件事不如我意!」 到了1571年,延曆寺因暗中協助朝倉、淺井聯軍與織田信長對抗而遭受討伐,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比叡山燒討」,大火連燒三天,以根本中堂為首的三塔十六谷全部化為灰燼,死3000人,延曆寺800年基業毀於一旦。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後,延曆寺才在豐臣秀吉的支持和觀音寺的詮舜、施藥院的全宗和名僧天海大師等人的合作協力下修復重建,1585年,不滅法燈由出羽國立石寺的分燈移回。 關於「比叡山燒討」,後世人分析是兩條歷史線的交集,是歷史的必然,比叡山自古即是鎮護京都的聖山,本應是禮佛的清淨地,但自平安末期後戒律鬆散,且擁兵自重成立僧兵集團,不少僧侶就是見狀當時佛教內部的腐敗而失望離山開宗,也因此招來「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滅佛。江戶時代政治家新井白石(1657-1725年)就曾提出:「亡山門者,非信長也,山門也」的論點,不過自此劫難後,比叡山重新走回修佛正道,也確立往後天皇的權威、武士的政治權力和宗教三權分立。平成6年(1994年),延曆寺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産,平成27年(2015年)入選為日本遺產。
話說從前後再兜回來,今天的行程大致如下: -- 7:30早餐。今天選日本連鎖平價定食店「街かど屋」。 -- 8點多,從飯店走到五条駅搭地鐵到出町柳,轉乘叡山電車到八瀨比叡山口,走到八瀨Cable Car搭二段纜車到比叡山頂,搭巴士到橫川,然後開始三塔巡禮。 -- 橫川,參拜橫川中堂/三大元帥堂/惠心堂。 -- 西塔,法華堂/釋迦堂。 -- 東塔,延曆寺總本堂根本中堂/戒壇院/阿彌陀堂。結束後,再公車/纜車/叡山電車/地鐵,到三条駅出站。 -- 在「Food HALL」8樓「炭櫓」晚餐。 -- 晚餐後從三条走回五条。
出發~ 有「三塔十六谷」之稱的延曆寺佔地幅員廣袤,約210多公頃,全域分成東塔(延曆寺發祥之地)、西塔(由第3世天台座主寂光大師圓澄創建)及橫川(由第2世天台座主慈覺大師圓仁創建)三塊區域,想一天完成三塔巡拜,事先要做好功課才不至於有遺漏。且三塔中的東塔根本中堂、西塔釋迦堂、橫川中堂被定為世界遺產,需要花時間細細看。
從京都到比叡山的交通方式很繁瑣,我們規劃如下:叡山電車【出町柳站-八瀬比叡山口站】→比叡山纜車站【叡山纜車、高空纜車】→比叡山頂站→比叡山頂接駁巴士站,然後搭乘循環巴士到最遠的橫川,從橫川到西塔也是搭乘巡迴巴士,再從西塔步行到東塔。
從「八瀨駅」出站後就看到八瀨川(下游就是高野川),川上有一座木橋。八瀨到了紅葉季節可以看到紅葉和流水的共演,
順帶一說,看了那座古老木橋後,心裡若有所動,接著看到高野川的潺潺流水,當下似乎明白所動為何,應是聯想到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在其著作《虞美人草》中,描述宗近一和甲野欽吾在京都登比叡山時的情境:「數盡高野川河灘,遙遙路沿北蜿蜒,前行約走二里餘,山自左右迫眼前,腳下流水潺湲聲,轉個彎,拐個角,或此方,或彼方,曲曲彎彎蕩餘音。…我剛才問過一個大原女。她說只要過了這道橋,再往那條小路爬一里左右就到了(比叡山山頂)。」
到了「比叡山纜車站」後,要再換乘叡山纜車(Cable Car)、高空纜車(Rope Car)前往比叡山頂。
叡山纜車由滑輪牽引纜車爬上陡坡,全程約9分鐘。這段陡坡落差有561公尺,其高低差為日本第一。搭到半山腰「ケーブル比叡駅」後,步行到「叡山ロープウェイ」纜車站換乘懸掛式的纜車到比叡山頂。
等待叡山纜車時,我到位於車站旁的八瀨小徑走走,八瀨小徑以紅葉著名,所以亦稱八瀨紅葉小徑,這時還是楓葉青翠景象,大約要再過2個月才進入楓紅季節。
八瀨紅葉小徑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封閉式路徑,出入口都在同一位置。整條小徑約長300公尺,可以想見紅葉加上小橋流水的美景。
離開八瀨小徑,我們乘坐叡山纜車、高空纜車、循環巴士,終於到達位於奧比叡山的橫川。
橫川是第三代天台座主慈覺大師圓仁所開創的區域,位於奧比叡山,距離其它二區稍遠,這裡是源信、親鸞、日蓮、道元等日後一代宗師們的修行地。從入口沿著神社的參道,一路上有描繪親鸞、道元、日蓮從出生到去世的生平事蹟的圖畫板。
從入口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比叡山七不思議之一「龍ヶ池弁財天」,這個池塘被稱為“龍ヶ池”或“赤池”,中央供奉著“龍ヶ池弁財天”。
根據延歷寺古書的記載,相傳很久以前,這個池塘裡住著一條大蛇,大蛇散發的毒氣危害到僧侶和村民。元三大師(慈惠大師)得知此事後,來到龍ヶ池問大蛇,「聽說你有法力,可以隨意改變身體,是真的嗎?」蛇回答說:「是的,沒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元三大師對蛇說:「既然如此,你把自己變大給我看看。」於是蛇把自己變成了幾十倍的體型。元三大師接著又對蛇說:「你好厲害啊,不過你可以變小,小到坐在我的手掌上嗎?」蛇回答說:「那有什麼難的。」於是大蛇變成小蛇游進大師的手掌裡。元三大師立刻就用觀世音菩薩的念力把蛇囚禁起來。然後,元三大師迎接弁天大人,把弁天供奉於此,並讓小蛇成為他的侍從。後來蛇受到大師的訓誡,懺悔了自己以前的惡行,並向師父發誓,今後一定會運用自己的法力行善,幫助到訪橫川之地的人們一路平安,完成心願。
在「龍ヶ池」前有一石階向南延伸,登上石階最高處就是橫川的正殿「橫川中堂」,也稱為「守法嚴院」。 橫川中堂的特點是朱漆和舞台式樣的造型,看起來像一艘浮船,其舞台結構仿照《唐使》而建。橫川中堂由天台三代祖師慈覺大師圓仁於848年建造,裡面供奉著他親手雕刻,高170.6 厘米的聖觀世音菩薩和毗沙門天像。 圓仁15歲登比叡山,成為最澄大師的弟子,為入唐八家之一。836年,圓仁以短期「請益僧」身分入唐,但在海上遭遇風暴,後祈求觀世音菩薩得救,並在毗沙門天的指引下,得以渡海到唐朝,因此他回國修建橫川中堂時,就把屋頂做成了唐船的樣子。 橫川中堂於1571年被織田信長燒毀,天正12年(1584年)由豐臣秀吉重建,1604年由豐臣秀賴和淀君進行整修,1942年被雷擊毀,現在的橫川中堂是1971年為紀念傳教大師逝世1150週年而重建的。
橫川中堂前供奉著一塊護法石,據說這塊石頭裡住著延曆寺的守護神鹿島明神和赤山明神。相傳赤山明神是由慈覺大師圓仁自山東赤山遷移過來的,圓仁入唐後,曾居於山東登州之赤山法華院,後得山神太山府君之衛護而安然返日,故將太山府君奉為天台宗之守護神。
橫川有三十三個這種小觀音像,稱為西國三十三所石雕佛像群。
道元禪師得度靈跡。 道元(1200-1253)出身名門貴族,1214年在比叡山出家後,因見當時宗門中的圓仁和圓珍兩派系發生嚴重的分裂和鬥爭,認為比叡山已非理想的修行環境,所以於1223年至大宋習禪,1227年回到日本,後於1244年創建日本曹洞宗第一道場永平寺。道元與其他到印度、中土求法者不同的是,他返日後自稱“橫眼鼻直”、“空手還鄉”,因為他攜回的不是任何經書、佛像,而是證悟佛法真諦的自己本身。
「元三大師堂」是第18代天台座主良源 (912-985)住過的地方,良源諡號慈惠大師,因為他的生日是元月初三,所以又被稱為元三大師,元三大師被認為是如意輪觀音的轉世,有特別的法力可以消災解厄、降伏瘟神,也俗稱角大師。另外,山門至良源時,高徒輩出,宗勢大起,被稱為比叡山的中興之祖。 「元三大師堂」於春夏秋冬四季會在此地舉辦一次法華經論議,所以又名「四季講堂」。據說良源把帶有號碼的100支木籤放在箱中,信徒可以任意抽出一根占卜吉凶,這些木籤的內容來自佛經裡的100句偈頌,因此「元三大師堂」被認為是抽籤的發祥地,是日本占卜運勢的“神籤”的起源地。
因為橫川距離西塔較遠,所以我們搭巡迴巴士到西塔。西塔由第二代天台座主円澄 (772-837年) 所開創的區域,包括釋迦堂、常行堂、法華堂、椿堂、相輪塔、琉璃堂、淨土院(最澄大師墓園)。 其中釋迦堂是西塔的本堂,正式的名稱為轉法輪堂,原堂被織田信長燒毀後,文祿4年(1595)豐臣秀吉下令將園城寺的金堂(彌勒堂) 搬到現址,金堂建於南北朝時代的正平元年/貞和3年(1347),是延暦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釋迦堂裡面供奉的釋迦像,據說是最澄親手雕刻。
惠亮堂,祭祀高僧侶亮大師(800-895)的地方。惠亮和尚是當時修行最出色的僧人,據說是京都妙法院的創始人。
比叡山共有三處辯才天神社,分別是東塔的無動寺弁財天、西塔的箕淵弁財天社、橫川的箸塚弁財天。
這座古樸的「山王院堂」是第五代座主,諡號智證大師「圓珍」住的地方,圓珍死後百年,圓珍派和圓仁派起了紛爭,之後圓珍派的弟子就背著圓珍的木像逃到大津三井寺(園城寺)。
右手邊是「法華堂」(1595年重建),供奉的是「普賢菩蕯」,左邊是「常行堂」,祀奉「阿彌陀如來」。「常行堂」為圓仁於851年創建,是修行「常行三昧」之處。「法華堂」為進行「法華三昧」修行之處。 法華堂與常行堂呈左右對稱,中間以唐破風屋頂的渡廊連接,相傳12世紀活躍於比叡山的僧兵弁慶,把渡廊做扁擔挑起兩邊的佛堂,所以這裡又稱為「弁慶肩擔堂」。這裡另外有意思之處是,渡廊橫跨府縣,入口左邊是京都府,右邊是滋賀縣。
淨土院是最澄大師的墓地,最澄大師於弘仁13年(822年)圓寂後即葬於此。
延曆寺的重要修行儀式包括「常行三昧」、「十二年籠山行」、「千日回峰行」。「常行三昧」的做法是,舉行90天除了用餐及如廁外,不眠不休圍繞阿彌陀如來行走念佛的修行。 「千日回峰行」最早是由相應和尚(831-918年)創立,這項修行內容就是步行諸峰逐一參拜,修行時間需花上7年。在最初3年,每年行走100天,每日步行30公里參拜比叡山各所(禮拜的地方達300多處),第4、第5年,每年行走200天,5年內修行滿700天便可以進行「入堂」,於不動堂內進行「四無行」,也就是連續9天斷食、斷水、不眠、不臥,並誦念十萬遍不動真言。通過「入堂」修煉後,在餘下的兩年裡還要再行走300天,第6年需修行100天,每日往返京都赤山禪院,行走路程約60公里,這100日也被稱為“赤山苦行”。到了第7年,則需巡迴行走200天,前100天被稱為“京都大廻り”,即巡拜京都內外不屬於“回峰”範圍的各個神社佛閣,包括參拜比叡山、赤山禪寺和京都市,每日路程約84公里,最後100天,再恢復到最初修行的每日30公里,到達1000日即可修行圓滿。 通常,進行「千日回峰行」修行的僧人有特定的裝扮:頭戴形狀像未開蓮葉造型的帽子、身披白色僧衣、足蹬八葉蓮花草鞋,隨身攜帶細繩、短劍和安葬費(按教規,若在苦行途中無法堅持下去,須自我了結生命)。自1571年比叡山被燒山以來,僅有51人完成這項修行,完成2次有3人,戰後唯一完成2次的人是酒井雄哉大阿闍黎(1926-2013)。2017年9月18日,比叡山一山善住院的住持釜堀浩元完成「千日回峰行」修行,他是二戰後第14人獲得「北嶺大行滿大阿闇梨」的最高稱謂。
「12年籠山(閉關)行」就是12個年頭都在淨土院修行,跟外界徹底隔絕,這種嚴苛的修行方式也叫做「掃除地獄」。修行僧也就是「侍真(じしん)」虔誠侍奉最澄上人一如他仍在世入定,每天對其御影畫像進行獻膳、誦經及禮拜,且必須每天打掃淨土院3個小時以上,將寺院內外打掃得一塵不染,12年間日復一日,過著同樣的作息時間,無一日休息。「12年籠山行」必須立誓「行不退」,也就是不能途中放棄,要是放棄只能選擇自裁或還俗。 另外在進入淨土院「12年籠山」成為「侍真」前,必須完成「好相行」,才能前去侍奉最澄,「好相」指行者能夠見到佛的模樣,「好相行」則是通過修行,淨化身心狀態。 「12年籠山行」是由最澄訂下來的修行方式,他在其著書中提到「最下鈍者 經十二年 必得一驗」,在《山家學生式》中更明確天台大乘僧的養成辦法,規定凡受大乘戒之後12年不能出山門,必須專修止觀業(天台)與遮那業(真言),直到成為國寶、國師、國用為止。這種修行方式在比叡山燒討後停止,直到江戶時代,天海和尚再度恢復。但由於從事這項修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又因為素齋很容易造成營養失衡、生病不能下山看醫生,為此也有在修行途中死去的僧侶,所以願意發心修行的人至今只有118人,順利完成有81人。2021年4月,48歲的渡邊光臣神官是戰後第7位完成「12年籠山行」的僧侶。不過就算完成「12年籠山行」修行,要是沒有交接的侍真,仍必須留在寺內,渡邊光臣神官的上一任侍真是宮本祖豐住持。
從西塔到東塔,我們徒步朝聖,走一小段「東海自然步道」。
東塔是延曆寺的發祥地,總本堂為「根本中堂」,供奉藥師如來佛。從2016年開始,根本中堂進行為期10年的大規模整修,目前只能入內參觀維修中的情景。 「根本中堂」最初為傳教大師最澄創建的「一乘止觀院」,在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後,由三代將軍徳川家光下令重建,現存的建築物是寬永(1624-1643)年間重建。一千多年來,根本中堂經歷過無數次的兵災和火災,包括「魔王」足利義教發生衝突時,僧侶把自己關進根本中堂,然後縱火把自己寶殿一起燒為灰燼,和「第六天魔王」的比叡山燒討,延曆寺原本是封住鬼門,抵禦惡魔的寺廟,但似乎碰到魔王都在劫難逃啊! 根本中堂藥師如來佛像前供奉了三盞超過1200年不曾熄滅的「不滅法燈」,相傳最澄大師當時將比叡山延暦寺的不滅法燈,分予一部分到山形縣立石寺供奉,織田信長火燒延曆寺時,法燈斷絕過,後來從山形縣石山寺接火過來傳承至今。
阿彌陀堂,於昭和12年(1937)重建,本尊供奉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堂旁邊就是法華總持院東塔,昭和55年(1980年) 為紀念最澄大師剃度1200年而重建。
最澄在宣揚「法華一乘」時,發願在日本全國六處建立寶塔以實現世間的安寧,「法華總持院東塔」為六座寶塔的總塔,因此有著重要的意義,塔名中的“法華”是釋迦牟尼的教義,“總持”是密教大日如來的教義。現在的建物是1980年重建,與常見的多寶塔不同,上部非圓形呈現方形,本尊為以大日如來為首的五智如來,塔的上層收藏佛舍利及法華經千部。
戒壇院,僧侶受戒之地。 最澄開創天台宗時以「法華經」為根本經典,提出大乘佛教人人都能成佛,這個理念得罪奈良南都舊有佛教勢力,加上當時日本全國僧尼受戒,以鑑真所建的天下三戒壇為準,最澄一心要另設大乘戒壇,但直到最澄圓寂後朝廷才允准建立,寂後第六年,大乘戒壇在山上建立完成。 現在的建築是1678年(延寶6年)所建。院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兩側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守護,稱為「受戒三聖」。釋迦牟尼佛是在1987年(昭和62年)天台大佛師西村公朝(1915-2003)依照平安初期樣式雕製。
完成三塔巡禮後,我們步行抵達纜車站,在此可清楚眺望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素有「天台藥師池」之稱的琵琶湖。
回程時,想到最澄大師的名言「一隅を照らす此れ則ち国宝なり」和在比叡山纜車站看到的,令和5年比叡山から発信する言葉「開発真心」,「照亮一隅」是最澄在《山家學生式》中的開頭句,「國寶為何物?即為道心。具備道心者,方為棟樑之才。是以自古有言,國寶並非稀世珠寶之類。立足世間貢獻而照亮一隅,這樣的人、才可謂之國寶。」而真心呢,指佛性,也就是自性覺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人若能開發真心,就能成就一隅之光,照亮自己所處的角落。
回到河原町天色已晚,我們臨時決定到位於「Food HALL」8樓的「炭櫓」晚餐,炭櫓專賣鰻魚飯,烤法是我喜愛的,不經過蒸煮,直接以備長炭慢慢燒烤的「關西烤法」,這種方式烤出的鰻魚,表皮酥脆底部軟嫩帶著焦香。因為常吃鰻魚三吃,所以這次嚐新點菜單上推薦的近江牛/鰻魚,吃完“鰻”後悔的,還是點正統三吃的好,因為這不是“近江牛”啊~))) 風味口感差好多! 晚餐後從三条走回五条,又是充實愉快的一天~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