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26 22:21:06瀏覽465|回應0|推薦4 | |
【用之美】
當心裡暗自握拳告訴自己從此要,好。好。過。生。活後,就想到作品都是為了生活而製造的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1915-2011),我對他的作品想要得不得了,但是壓力忙碌下,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自覺就流於將就不講究,也因沒時間、精力和閒情認真對待好物,所以僅止於想想。但在上月斷捨離時,翻出幾件父親的物品,想到生年不滿百、唏噓物在人不在,就確定我的身外之物,只要少少幾樣真心喜歡的好物就好,然後用餘下的生命用心對待。 關於柳宗理,其實我是先知道他的父親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我很喜歡讀壽岳章子(1924-2005)的《京都三部曲》,壽岳章子的父親壽岳文章和河井寬次郎、柳宗悅、濱田庄司相熟識,所以章子筆下娓娓寫來的都是闔書難忘的民藝名人錄。在《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一書中,她平淡的一句,「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極其講究的。」我讀來卻是極具豐富的情味! 我也愛讀安西水丸(1942-2014)寫的《你說,鳥取到底有什麼?安西水丸的鳥取民藝散步》,在這本書裡,水丸兄貼近鳥取寫出「用之美」,他說,「我認為民藝的基礎就在於『用之美』。陶器並不是拿來擺設的,我總是先想到這個東西買回來能怎麼使用。比方說這個盤子想要用來吃咖哩飯,那個小碟子就拿來裝醬菜吧。想用這個茶杯喝濃茶,那個酒杯喝那支酒–光這樣想就夠讓我心喜。」這段對民藝是從需求演化出來的闡釋,我認為再貼切不過! 話說回來,柳宗理從小受到父親耳濡目染的民藝思想,他的設計理念「型隨機能生」也根深在從「用」出發和美應該放到機能之後。總之,職人精神、手感講究、越用越好用、色澤褪得恰到好處的「用之美」,深深撼動我對日常生活物品的持有與審美觀,因此面對“第一眼精緻”用品會先深呼吸想想,因為我想“取”回家的,是好用、實用先於顏質美的“第二眼耐看”用品。 在這樣的想法下,我最先入手的柳宗理物件會是什麼?
feb.26 2022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