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0 12:07:22瀏覽1056|回應0|推薦0 | |
過了年底,若是不換「年月曆」,那您過年後會是用那一年的月曆? 我們學勘輿學理,在看「地利」的風水羅盤,那「天時」有誤差,就不用看「天時」了? 「明師盤線度」的「天星二十八宿度」就好像是我們年年在使用「年月曆」的刻度,用「天星宿度」刻在羅盤最外周圍。 從周朝以來,古諺:「帝出於震」,謂觀察到位於靠近天極點東方的「帝星」代表北極星。漢代以前不知有「歲差現象」,北極星沿續採用歷代所傳載的「帝星」。 東漢虞喜(西元330年)有發現日躔之星宿己經西移而逐漸被懷疑「歲差現象」,從古籍記載「二分、二至」的日躔二十八星宿,在歷經數千、百年的傳承,已不符合所觀察到的天象。 古時留傳記錄的天文資料,曆代的「天星二十八宿」皆有所不同,從「歲差現象」的認定及證實,致使用在勘輿羅盤的「明師盤線度」莫衷是一,沒有統合而無所適從。 羅盤秘訣:「虛危之間針路明,南方張度上三乘,坎離正位人難識,差卻毫釐斷不靈。」,是由宋朝開禧年間王趙鄉所以為了確立「風水羅盤」天星盤線度之統一而使用,這句使用「開禧度」讓堪輿學術界所以深信不疑的法門訣竅,早已經是過時的口訣了。 還在使用的「開禧度」為古度,距今已約1,000多年,何況所言「虛危之間針路明、南方張度上三乘」的中宮立極,亦還是屬於2,000年以前漢初北極星「帝星」盤線度,與現代北極星「勾陳一」盤線度的差異甚大,「中宮立極」差卻毫釐斷不靈。 隋、唐時期尤在觀測及修整記錄,改北極星為「天樞」星,稱之「四輔抱極」。宋代大量觀測及實測、實用,元代時期,「中宮立極」的北極星仍然襲用「天樞」。 一直到明代西人湯若望及利馬竇傳入西洋天文曆法,古天文沒落,「中宮立極」即知其非,改曆紛起而未及頒行,清初時期,識新法之善,而襲用明制改名為「時憲曆」,大量使用西方曆制。 到了清末、民國年代,「中宮立極」的北極星正式改為「勾陳一」星。 歷經三千年的歲差,直到現代,「北辰」的異動改變有三次,若不真實涉及觀察天文星象的人,多半也不會知曉天極點旁代表北極星的異動更替,「北辰」並非永恆不變動。 現在的中華五術、堪輿、占星命理仍然沿用漢、隋、唐、宋代傳下來的術數理論,中宮立極的「北極星」還處在開禧度「帝星」、時憲度「天樞」,這早已經不是真正符合當代的北極星「勾陳一」了。 「明師盤線度」是有「歲差」的天星二十八宿度! 我們每年都在更換年月曆,但數千、百年來大眾羅盤的「明師盤線度」,卻只有更改一次? 「明師盤線度」應是用當年的「天星宿度」為基準,只是推步很慢! 羅盤用的「明師盤線度」記載著每71.6年推步西進1度,這就是「歲差」! 當年的曆法「開禧度」改成「時憲度」,竟有人都還在使用兩種「天星度」的傳承? 當年的曆法「時憲度」己改成「勾陳一」了,還留念著已過去的「天星度」? 現今的曆法「勾陳一」,以地盤正針「子」山中央間,指針在:牛宿3.17度。 ★「勘輿羅盤」要弄清二十八宿的兩種概念;這是千百年來一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1、宿星距與宿星距的界限。 2、二十八宿度在二十四山向,方位的界限。(天地彌六合) ★ 羅盤指向北極星:現代的「勾陳一」! 「勘輿」,這一初步開始使用羅盤,勘天輿地的「時間」就亂了朝代!(就算是大師級的,也只能用現代的「勾陳一」了,就是不可能使用「開禧度及時憲度」。) 「十二星宮」與「二十八宿度」之入宿度如下:(參考2024年農民曆記載)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