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長大
2013/08/31 03:38:00瀏覽6|回應0|推薦0
曾有人說過越是長大了的人越是害怕長大。用哲學的角度解釋,或是由於人長大了,開始懂得自覺,越是發現已往不成問題的事成一問題,已往不是負擔的反成了沉重的負累。

就個人而言,我是同意這解釋的,可是,同意又如何,不同意又怎樣?問題仍在,是須要解決的,知道何以害怕長大著實對消除這種害怕感覺影響不大。

「你沒有自覺有問題和負擔不就行了嗎?」

這是一個方法。然而,我們可以控制自覺的出現麼?這好比要控制天下雨一樣的困難。自覺就如一不能被拆卸的計時炸彈,時候一到,問題、負擔、壓力遂現,無從抑制,無從消滅。

個人決擇權正是自覺出現才產生的問題。

你還記得兒時所穿著的服飾麼?所上學的校園?購買的玩具?大多數是不在於自己的選擇。父母的、老師的一言一語,彷彿成了百分百的真理,只聽不逆,這就是原則,結果是父母開心,你亦不知不覺發出天真的微笑。可是,人大了,開始求自由選擇權,先是和父母鬥爭,鬧個各不退讓,後是為了使自己仍可生存,只好臥身嘗膽,來個委曲求全。問題原是沒有的,卻因一刻的自覺長大,因而平添煩惱。

悲慘的是,人長大是必然要經過自我決定階段,擺脫他人為己而立的影子,這即表示問題就根本性言是不可避免,也注定出現。

工作,又是一有自覺方會生出痛苦的問題。

過去儘管害怕讀書,基於父母不可違抗的旨意下,我們仍要硬著頭皮去做這個不為己所歡喜之事。可是,亦正因我們無選擇反抗的餘地,我們並不覺內心有大幅度的掙扎。但長大過後,知道父母的話未必盡對,可以有違背的可能,加上有自己的一套理想、工作立場,這反使自己當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時更感失落,更感世態荒謬,有不願生存的感覺﹝因有過一個希望卻又突然失去﹞。

同樣的,它也是成長避不了的過程,是根本性的存在。

辛棄疾有詞曾言自己少年不懂愁滋味,獨上高樓強作多愁善感。但強作尚是虛構,可以擺脫,當愁思成了真正的愁思,那時候倒是揮之不去。而真正愁思之源,就是成長的自覺。

道家及西方某些主張認為人能和大自然合為一體即可解除一切個人愁苦。可是,一般人能天天的玄想與道合一麼?他們仍要面對世界,生活在世界。與道合一,不過是陳義過高的產物,在哲學理論層上的「解苦議題」可以說,實際施行倒不容易。

成長自覺的必然,形成重擔不可解之必然,越自覺,越感負擔重。這正是越長大的人越怕長大之由。但是,當一切法門均無法生效之時,人面對此境,唯一可做的,除了冷笑,實無其他。

說到底,還是我在為自己的冷笑大說道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