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十八、餘波未了
2013/08/31 05:27:00瀏覽3|回應0|推薦0
在「山雨欲來」一章中,我們已說過,高祖一方面重用世民,一方面又不喜世民,甚至疑心世民有所僭越。此一矛盾在武德七年不時萌發。

當時,突厥屢次寇掠關中,有臣下要求高祖遷離,以及焚燬長安。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裴寂等人皆稱許之,獨世民犯顏進諫。

或說上曰:「突厥所以屢寇關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長安故也。若焚長安而不都,則胡寇自息矣。」上以為然,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至樊、鄧,行可居之地,將徒都之。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裴寂皆贊成其策,蕭瑀等雖知其不可,而不敢諫。秦王世民諫曰:「戎狄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聖武龍興,光宅中夏,精兵百萬,所征無敵,奈何以胡寇擾邊,遽遷都以避之,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漢廷一將,猶志滅匈奴;況臣忝備籓維,願假數年之期,請系頡利之頸,致之闕下。若其不效,遷都未晚。」上曰:「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自信不出十年即可平漠北,但建成卻把握高祖做事慎重的心理,攻擊世民所說大言不慚。高祖終為建成之言所動。

建成曰:「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世民曰:「形勢各異,用兵不同,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虛言也!」上乃止。(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又世民所言本出於忠心,然而,其經建成「詮釋」後,遂變成世民意圖總攬兵權的口實。高祖由是深惡世民,不言而喻。

建成與妃嬪因共譖世民曰:「突厥雖屢為邊患,得賂則退。秦王外托禦寇之名,內欲總兵權,成其篡奪之謀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建成又誣世民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此終觸動高祖之神經,而降罪於世民。

上校獵城南,太子、秦、齊王皆從,上命三子馳射角勝。建成有胡馬,肥壯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馬甚駿,能超數丈澗。弟善騎,試乘之。」世民乘以逐鹿,馬蹶,世民躍立於數步之外,馬起,復乘之,如是者三,顧謂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建成聞之,因令妃嬪譖之於上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然後召世民入,責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世民免冠頓首,請下法司案驗。(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不過,請各位注意一點,高祖雖盛怒,但當突厥入寇時,其仍需與世民商議對策,且派世民出兵以防突厥。

上怒不解,會有司奏突厥入寇,上乃改容,勞勉世民,命之冠帶,與謀突厥。閏月,己未,詔世民、元吉將兵出幽州以御突厥,上餞之於蘭池。(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北宋史家司馬光曾將高祖與世民之間的矛盾,簡略的用數句說出:「上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嫌益甚。」,可謂切中要害。

上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嫌益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此矛盾若要被消解,大體可透過四種可能方式。第一,父子二人冰釋前嫌,高祖能明世民之心意。第二,世民要求退隱,不再建立軍功。第三,世民發動政變,以掌握實權,架空高祖。第四,高祖借故削世民之勢力,以令其消亡。第一、二種方式,建基於高祖、世民之性格上,其實皆不太可能實現。如是,第三、四乃成為最有可能消解父子二人矛盾的方式。

後來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消解矛盾,其形式即屬第三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