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十三、世民即位
2013/08/31 05:33:00瀏覽5|回應0|推薦0
「玄武門之變」後,秦府僚屬如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皆被進一步任用。

戊辰,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悉以齊王國司金帛什器賜敬德。(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不過,世民不只重用舊部屬,其亦不計前嫌,用人唯賢,重用建成之舊部,例如魏徵、王珪、韋挺。

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亦召王珪、韋挺於巂州,皆以為諫議大夫。(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不好玩樂,下令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其勤於政務,樂於聆聽「百官各陳治道」,政通人和,中外大悅。

世民命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政令簡肅,中外大悅。(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用屈突通守洛陽。突厥方面,其繼續以柴紹擊突厥。

以屈突通為陝東大行台左僕射,鎮洛陽。(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寇隴州;辛未,寇謂州。遣右衛大將軍柴紹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由於竇軌與韋雲起、郭行方不和,而雲起弟慶儉及宗族多事太子建成,建成死,竇軌於是誣陷雲起與建成共同謀反,雲起被收斬。郭行方懼,逃奔長安。

益州行台僕射竇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不協。雲起弟慶儉及宗族多事太子建成,建成死,軌誣雲起與建成同反,收斬之。行方懼,逃奔京師,軌追之,不及。(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又廢益州大行台,置大都督府。

廢益州大行台,置大都督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武德九年七月,世民以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其又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癸巳以後,復有更改。

壬辰,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癸巳,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僕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安業,無忌之兄;客師,靖之弟也。(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貞觀初年之用人格局,至此大致確定。

有一廬江王李瑗,意圖謀反,為王君廓所殺。

辛巳,幽州大都督廬江王瑗反,右領軍將軍王君廓殺之,傳首。(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且交待一下李瑗謀反之始末。李瑗因非將帥才,高祖遂令王君廓助之。太子建成意圖謀害秦王,密與李瑗相結。建成死,通事舍人崔敦禮被派來以召瑗,瑗心不自安,謀於君廓。君廓意圖取李瑗立功,遂說李瑗劫持崔敦禮。敦禮不屈,瑗將之囚禁,且和燕州剌史王詵合謀,意圖興兵。

初,上以瑗懦怯非將帥才,使君廓佐之。君廓故群盜,勇悍險詐,瑗推心倚伏之,許為昏姻。太子建成謀害秦王,密與瑗相結。建成死,詔遣通事舍人崔敦禮馳驛召瑗。瑗心不自安,謀於君廓。君廓欲取瑗以為功,乃說曰:「大王若入,必無全理。今擁兵為數萬,奈何受單使之召,自投罔罟乎!」因相與泣。瑗曰:「我今以命托公,舉事決矣。」乃劫敦禮,問以京師機事;敦禮不屈,瑗囚之,發驛徵兵,且召燕州剌史王詵赴薊,與之計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兵曹參軍王利涉曾說李瑗除去王君廓,瑗不能下決定。君廓知之,前往見王詵,將之殺死,再而向部下訛稱「李瑗與王詵同反」,鼓吹部下將士當倒戈討李瑗。部下將士多有響應於君廓者。

兵曹參軍王利涉說瑗曰:「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機柄,宜早除去,以王詵代之。」瑗不能決。君廓知之,往見詵,詵方沐,握發而出,君廓手斬之,持其首告眾曰:「李瑗與王詵同反,囚執敕使,擅自徵兵。今詵已誅,獨有李瑗,無能為也。汝寧隨瑗族滅乎,欲從我以取富貴乎?」眾皆曰:「願從公討賊。」(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君廓領麾下千餘人,逾西城而入。其救敦禮出獄,瑗始知君廓背叛自己,旋即領左右數百人被甲而出,遇君廓於門外。君廓對瑗之左右加以勸誘,左右終棄李瑗而去。瑗最後為君廓所縊殺。王君廓亦因有功而被封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且被賜予瑗之家口。

君廓乃帥其麾下千餘人,逾西城而入,瑗不之覺;君廓入獄出敦禮,瑗始知之,遽帥左右數百人被甲而出,遇君廓於門外。君廓謂瑗眾曰:「李瑗為逆,汝何為隨之入湯火乎!」眾皆棄兵而潰。唯瑗獨存,罵君廓曰:「小人賣我,行自及矣!」遂執瑗,縊之。壬午,以王君廓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敦禮,仲方之孫也。乙酉,罷天策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當時又有藉告發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李瑗之黨羽以邀賞者,世民有見及此,遂從諫議大夫王珪之看法,下令嚴懲告發者。

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黨散亡在民間,雖更赦令,猶不自安,徼幸者爭告捕以邀賞。諫議大夫王珪以啟太子。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已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者,並不得相告言,違者反坐。」(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遣諫議大夫魏徵招撫山東。期間,魏徵遇州縣正在押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師行詣京師,徵「為國慮」,決定解放李志安、李師行。世民聞之,以為魏徵處理甚妥。

丁酉,遣諫議大夫魏徵宣慰山東,聽以便宜從事。征至磁州,遇州縣錮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師行詣京師,征曰:「吾受命之日,前宮、齊府左右皆赦不問;今復送師行等,則誰不自疑!雖遣使者,人誰信之!吾不可以顧身嫌,不為國慮。且既蒙國士之遇,敢不以國士報之乎!」遂皆解縱之。太子聞之,甚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大局已定,世民終即帝位於於東宮顯德殿。

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由世民即位後,首大赦天下,再而免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可見世民施政之寬仁,處處為民設想。唐初盛世之光茫,在此已可見端倪。

世民又下詔減少宮女之人數。

癸未,詔以「宮女眾多,幽閟可愍,宜簡出之,各歸親戚,任其適人。」(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此一人道精神之表現,在國史中實難能可貴。

世民不久立妃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少好讀書,一言一行必循禮法。其儀態氣度,堪稱天下女性之典範。

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后。后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法。上為秦王,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後奉事高祖,承順妃嬪,彌縫其闕,甚有內助。及正位中宮,務崇節儉,服御取給而已。上深重之,嘗與之議賞罰,後辭曰:「『牝雞之晨,唯家之索』,妾婦人,安敢豫聞政事!」固問之,終不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即位,其即為日後我們所稱之「唐太宗」。太宗改元貞觀,積極建立治世,史稱「貞觀之治」。「唐人」一名在今天國際上仍被使用,此多少和太宗的「貞觀之治」有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