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滸傳》的版本問題
2021/10/22 23:51:38瀏覽399|回應0|推薦0

關於《水滸傳》的版本,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現存之《水滸傳》則所知者有六本,而最要者四:

一曰一百十五回本《忠義水滸傳》。前署「東原羅貫中編輯」,明崇禎末與《三國演義》合刻為《英雄譜》,單行本未見。其書始於洪太尉之誤走妖魔,而次以百八人漸聚山泊,已而受招安,破遼,平田虎王慶方臘,於是智深坐化於六和,宋江服毒而自盡,累顯靈應,終為神明。惟文詞蹇拙,體制紛紜,中間詩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創初就,未加潤色者,雖非原本,蓋近之矣……又有一百十回之《忠義水滸傳》,亦《英雄譜》本,「內容與百十五回本略同」(《胡適文存》三)。別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傳》,文詞脫略,往往難讀,亦此類。

二曰一百回本《忠義水滸傳》。前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百川書誌》六)。即明嘉靖時武定侯郭勛家所傳之本,「前有汗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者」(《野獲編》五)。今未見。別有本亦一百回,有李贄序及批點,殆即出郭氏本,而改題為「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然今亦難得,惟日本尚有亨保戊申 (一七二八翻刻之前十回及寶歷九年 (一七五九續翻之十一至二十回,亦始於誤走妖魔而繼以魯達林沖事跡,與百十五回本同,第五回於魯達有「直教名馳塞北三千里,證果江南第一州」之語,即指六和坐化故事,則結束當亦無異。惟於文辭,乃大有增刪,幾乎改觀,除去惡詩,增益駢語;描寫亦愈入細微,如述林沖雪中行沽一節,即多於百十五回本者至一倍餘……

三曰一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全書》。亦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李贄序百回本同。首有楚人楊定見序,自云事李卓吾,因袁無涯之請而刻此傳;次發凡十條,次為《宣和遺事》中之梁山濼本末及百八人籍貫出身。全書自首至受招安,事略全同百十五回本,破遼小異,且少詩詞,平田虎王慶則並事略亦異,而收方臘又悉同。文詞與百回本幾無別,特於字句稍有更定……

四曰七十回本《水滸傳》。正傳七十回楔子一回,實七十一回,有原序一篇,題「東都施耐庵撰」,為金人瑞字聖嘆所傳,自云得古本,止七十回,於宋江受天書之後,即以盧俊義夢全夥被縛於張叔夜終,而指招安以下為羅貫中續成,斥曰「惡劄」。其書與百二十回本之前七十回無甚異,惟刊去駢語特多,百廿回本發凡有「舊本去詩詞之繁累」語,頗似聖嘆真得古本,然文中有因刪去詩詞,而語氣遂稍參差者,則所據殆仍是百回本耳。周亮工 (《書影》一記《水滸傳》云,「近金聖嘆自七十回之後,斷為羅所續,因極口詆羅,復偽為施序於前,此書遂為施有矣。」二人生同時,其說當可信。惟字句亦小有佳處……

我們嘗試綜合整理魯迅所提供的資料,可以得出下列的資訊:

(1) 一百一十五回本

最早出,因編著者只標羅貫中也。嘉靖以後,施耐庵、羅貫中並稱,故此得知一百一十五回本當出嘉靖以前。

以故事內容論,全書始於洪太尉誤走妖魔,繼之以一百零八條好漢上梁山,最後接受朝廷招安,征遼、平田虎、王慶、方臘,終於魯智深坐化於六和,宋江服毒自盡。

文詞方面,相對拙劣,體制紛紜,詩歌亦多鄙俗,似屬草稿而未加潤色者。

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脫胎於此。

(2) 一百回本

郭勛家傳本,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屬嘉靖年間事。

李贄評點本,亦出自郭氏本。

內容上,始於誤走妖魔,繼以魯達林沖事跡,與百十五回本同,也包括六和坐化故事,結局當亦無異。惟文辭大有增刪,除去惡詩,增益駢語,描寫亦細緻,教人改觀。

(3) 一百二十回本

由楊定見應袁無涯之請而刻。楊定見是李贄的學生和忠實崇拜者、追隨者。袁無涯是晚明人,故此書該出於晚明。

傳中題有「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同於李贄序百回本。

內容上,自首至受招安,事略全同百十五回本,僅些微差異。文詞與百回本幾無別。

(4) 七十回本

正傳七十回加上楔子一回,共七十一回,另有原序一篇,題「東都施耐庵撰」,為清代人金聖嘆所傳,自云得古本。

內容方面,七十回宋江受天書之後,以盧俊義夢全夥被縛於張叔夜終,斬去招安以後種種故事情節,斥為羅貫中所續。

文字所據當仍是百回本,字句小有佳處。

作一個大膽的推測。

《水滸傳》初時是以一百一十五回的草稿本傳世,編著者只有羅貫中。

及至嘉靖年間郭勛本出,這是一部以草稿本為基礎,加以進一步修訂的定本。因作過修訂,故遣詞用字乃至描寫都比草稿本好,惟情節上並無增刪,保留草稿本的原汁原味,故李卓吾才會以郭氏本作為評點的本子。

由明中葉至晚明,一百一十五回的草稿本跟一百回的修訂本,被人截長補短,予以有機的、辯證的綜合,即成楊定見所刻本。故事取於百十五回本而有所增減,文句主要取自百回本,此乃最完整、最可讀的《水滸傳》的版本。

下迄清代,金聖歎對《水滸傳》有自己一套看法,他覺得寫梁山好漢接受招安,編入官軍,等於美化強盜,慫恿造反 (見七十回評語「後世乃復削去此節,盛誇招安,務令罪歸朝廷,而功歸強盜,甚且至於裒然以『忠義』二字而冠其端,抑何其好犯上作亂,至於如是之甚也哉!」),遂毅然腰斬小說,刪去七十一回後半部至結尾的文字。惟此本最晚出,復添以金氏一人的武斷,可讀性最低。

胡適<《水滸傳》考證>所言和魯迅略有不同,但大致上,他是同意《水滸傳》有草稿本 (一百回,元末明初,可能是羅貫中做),以及兩個修訂本 (一為七十回,嘉靖年間郭勛本問世以前。一為一百回,嘉靖年間,郭勛本,李卓吾評點本即郭勛本)。金聖嘆沒有依己意腰斬全書,只是找到郭勛本以外另一版本。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6974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