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滸傳》的成書歷程與作者問題
2021/10/14 14:00:15瀏覽285|回應0|推薦1

《水滸傳》的故事以《大宋宣和遺事》為基礎,《大宋宣和遺事》是話本。所謂「話本」,便是說書人講唱各種題材類型故事的文字底本。古時的人無電視、電台,只能夠聽說書人講故事作娛樂消遣。宋代以後,經濟繁盛,說書越趨流行,因而有各式各樣的話本出現。

《大宋宣和遺事》成書於南宋,結合了多個類型的筆記小說並以說書的方式連貫而成,作者不詳。「宣和」是北宋徽宗最後一個年號,全書分十個部份:

1. 講中國歷代昏君,一直到宋徽宗;

2. 講王安石變法;

3. 講宋徽宗任用蔡京;

4. 講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被張叔夜平定;

5. 講宋徽宗與名妓李師師的故事;

6. 講宋徽宗和道士林靈素的故事;

7. 講汴京元宵節燈會盛況;

8. 講金兵攻陷汴京;

9. 講徽、欽二宗被俘北上;

10. 講康王趙構南渡,定都臨安,建立南宋。

其中,第 4 部份後來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進入元代,雜劇中已出現水滸故事,如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燕青博魚》、康進之《李逵負荊》等。元末明初,施耐庵把不同地區流傳的水滸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遂寫成《水滸傳》。

細緻言之,關於施耐庵是否《水滸傳》的真實作者,迄今仍存有爭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關於《水滸傳》編撰者,說法不一。或曰羅貫中,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七七:「《水滸傳》,羅貫中著。」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卷二十五:「錢塘羅貫中本者,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滸傳》敍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郎瑛《七修類稿》卷上:「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或曰施耐庵,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施某指施耐庵。或曰施作羅編,明袁無涯原刊本《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全傳》(一二回,不分卷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李贄《忠義水滸傳敍》亦云:「施羅二公傳水滸。」或曰施作羅續……

關於施耐庵、羅貫中關係問題,高儒《百川書誌》卷六史誌三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又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三國誌演義》,絕淺陋可嗤也。」

細按眾人出生年份,編年排列如下:

郎瑛 – 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 (1487 年);

田汝成 – 弘治十六年 (1503 年);

高儒 – 嘉靖年間 (1522 年)

李贄 – 明世宗嘉靖六年 (1527 年);

王圻 – 嘉靖九年 (1530 年);

胡應麟 – 嘉靖三十年 (1551 年)

袁無涯 – 十六世纪末,即晚明年間

顯而易見,嘉靖以前,《水滸傳》被認為是羅貫中所撰,施耐庵並無地位。

及至嘉靖年間,先有高儒《百川書誌》出「《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再有李贄出「施羅二公傳水滸」,袁無涯所言,亦不過順應卓吾本來意見,略加發揮,曰:「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要之,羅貫中尚有位置。

獨一胡應麟,高唱「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三國誌演義》,絕淺陋可嗤也。」把施耐庵看成唯一作者。這論調至清人金聖嘆手上大放光彩,但考其年份,已屬極晚出,可信性存疑。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王圻是嘉靖年間人,卻在嚴格的史書寫作中,採「《水滸傳》,羅貫中著。」《水滸傳》和羅貫中的關係,應該是極密切,甚至密切過施耐庵。

胡適<《水滸傳》考證>:

《水滸傳》究竟是誰做的?這個問題至今無人能夠下一個確定的答案。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但郎氏又說他曾見一本,上刻「錢塘施耐庵」作的。清人周亮工《書影》說:「《水滸傳》相傳為洪武初越人羅貫中作,又傳為元人施耐庵作。田叔禾《西湖遊覽志》又雲,此書出宋人筆。近日金聖歎自七十回之後,斷為羅貫中所續,極口詆羅,複偽為施序於前,此書遂為施有矣。」田叔禾即田汝成,是嘉靖五年的進士。他說《水滸傳》是宋人做的,這話自然不值得一駁。郎瑛死於嘉靖末年,那時還無人斷定《水滸》的作者是誰。周亮工生於萬曆四十年 (1612),死於康熙十一年 (1672),正與金聖歎同時。他說,《水滸》前七十回斷為施耐庵的是從金聖歎起的;聖歎以前,或說施,或說羅,還沒有人下一種斷定。

……明人沈德符的《野獲編》說:「武定侯郭勳,在世宗朝,號好文多藝。今新安所刻《水滸傳》善本,即其家所傳,前有汪太函序,託名天都外臣者。」周亮工《書影》又說:「故老傳聞,羅氏《水滸傳》一百回,各以妖異語冠其首,嘉靖時,郭武定重刻其書,削其致語,獨存本傳。」據此,嘉靖郭本是《水滸傳》的第一次「善本」,是有一百回的。

沈德符生於萬曆六年 (1578 年),他記嘉靖年間郭勳家傳有一《水滸傳》善本,請注意,是「傳」,有謂郭勳託名自撰,這不合理,他或有刪改,卻不能視作自撰。復次,書前有「汪太函序」,序中有「越人羅氏……為此書,共一百回。」此證《水滸傳》確為羅貫中所著。至於周亮工所言,證郭勳有刪書,卻未見他有著書,著書者仍為「羅氏」。

綜上所述,比較準確、可信的觀點是:把不同地區流傳的水滸故事,彙集起來,予以選擇、加工、再創作的,極有可能是羅貫中。書成於羅貫中之手。牽連及於施耐庵,是因為羅貫中乃施耐庵的「門人」(王道生<施耐庵墓誌>:「及長,得識其門人羅貫中於閩,同寓逆旅,夜間施燭暢談先生軼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與慨然」)。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許多誤解可一掃而空。例如郭勳託名說就已經不成立。又有指施耐庵即施惠 (元末明初南曲戲劇家,著作有《幽閨記》等。明人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即君美之傳水滸,意欲供人說唱,聳人觀聽也,原非欲傳信作也」),施惠著《水滸傳》。今既證《水滸傳》著者為羅貫中,即使施耐庵就是施惠,與施惠何干?另有主張《水滸傳》乃「世代累積群眾創作」,此和羅貫中為全書作者是並行不悖的。須知羅貫中不是憑空自創,而是參考借鑒許多相關的民間傳說、戲曲故事,從中加以想像提煉,進行創作。他雖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發展,但人物和故事的大概,仍是民間歷代說書人累積的結果。

退一步,就算施耐庵有參與過《水滸傳》的寫作,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誌>清楚指出:

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國志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江湖豪客傳》(即《水滸》)。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者為尤多。

沒有羅貫中,《水滸傳》未必能成為一部完整的書。我們至少要像李贄、袁無涯般,謂「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施羅二公傳水滸。」決不能視施為唯一作者,極力貶低甚至埋沒羅貫中對全書的貢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6943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