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國演義》的文學特色與版本問題
2021/10/11 01:47:06瀏覽126|回應0|推薦0

《三國演義》擅長寫戰爭場面,第三十回寫「官渡之戰」火燒烏巢:

卻說曹操領兵夜行,前過袁紹別寨,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操使人應曰:「蔣奇奉命往烏巢護糧。」袁軍見是自家旗號,遂不疑惑。凡過數處,皆詐稱蔣奇之兵,並無阻礙。及到烏巢,四更已盡。操教軍士將束草周圍舉火,眾將校鼓譟直入。時淳于瓊方與眾將飲了酒,醉臥帳中;聞鼓譟之聲,連忙跳起,問:「何故喧鬧?」言未已,早被撓鉤拖翻。眭元進、趙叡運糧方回,見屯上火起,急來救應。曹軍飛報曹操,說:「賊兵在後,請分軍拒之。」操大喝曰:「諸將只顧奮力向前,待賊至背後,方可回戰!」於是眾軍將無不爭先掩殺。一霎時,火燄四起,煙迷太空。眭、趙二將驅兵來救,操勒馬回戰。二將抵敵不住,皆被曹軍所殺,糧草盡行燒絕。淳于瓊被擒見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縛於馬上,放回紹營以辱之。

第四十九回寫「赤壁之戰」火燒連環船:

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燄障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銷住,無處逃避。隔江砲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後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隻大船,已自著了。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曹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射去。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裡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

都是其中出色的例子,讓讀者有親歷其境的感覺。

《演義》刻劃人物,又極為生動傳神,周汝昌稱之為「活」。通過人物的行為、舉止、言談乃至兵器 (如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 來反映其獨特個性,即使是二流人物如呂布,其「三姓家奴」(先認并州刺史丁原為義父,後殺丁原,投降董卓,拜為義父,再因貂蟬而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 的形象仍然深入民心,足見羅貫中的功力。

書中復多用詩、詞、賦交代人物個性,推動故事發展,揉合古典文學之精華,使之與小說成為一有機生命體。書一開首,便有楊慎<臨江仙>交代全書主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臨江仙>乃一首詞。第四十四回諸葛亮對周瑜誦唸曹植《銅雀臺賦》,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大罵:「老賊欺吾太甚!」、「吾與老賊誓不兩立!」,決志與諸葛亮「同破曹操」。至於詩的運用,「火燒博望坡」一節有「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形容諸葛亮用兵如神,計謀出眾。「火燒赤壁」有「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山高月小水茫茫,追歎前朝割據忙。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總結事件。

最後,語言方面,書中文言白話兼用,靈活生動,收雅俗共賞之效。對人物的處理亦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人物雖多,但脈絡清晰,結構宏大,《水滸》、《紅樓》皆受其影響。

關於《三國演義》的版本問題,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弘治以後,刻本甚多,即以明代而論,今尚未能詳其凡幾種。迨清康熙時,茂苑毛宗崗字序始師金人瑞 (案:即金聖嘆改《水滸傳》及《西廂記》成法,即舊本遍加改竄,自云得古本,評刻之,亦稱「聖嘆外書」,而一切舊本乃不復行。

胡適<《三國志演義》序>:

後來清朝初年,有一個毛宗崗 (序始),把這個本子大加刪改,加上批評,就成了現在通行的《三國志演義》。毛宗崗假託一種「古本」,但我們稱他做「毛本」。毛宗崗把明末的本子叫做「俗本」,但我們要稱他做「明本」。

毛本有「凡例」十條,說明他刪改明本之處。最重要的有幾點:

(1) 文字上的修正:「俗本 (即明本,下同之乎者也等字,大半齟齬不通;又詞語冗長,每多復遝 (案:紛亂的意思處。今悉依古本改正。」

(2) 增入的故事:「如關公秉燭達旦,管甯割席分坐,曹操分香賣履,于禁陵闕見畫,以至武侯夫人之才,康成侍兒之慧,鄧艾鳳兮之對,鐘會不汗之答,杜預《左傳》之癖:今悉依古本存之。」

(3) 增入的文章:「如孔融薦禰衡表,陳琳討曹操檄,……今悉依古本增入。」

(4) 削去的故事:「如諸葛亮欲燒魏延於上方谷,諸葛瞻得鄧艾書而猶豫未決,之類……今皆削去。」

(5) 削去的詩詞:「俗本每至『後人有詩歎曰』,便處處是周靜軒先生,而其詩又甚俚鄙可笑。今此編悉取唐、宋名人作以實之。」「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詩句,如鐘繇、王朗頌銅雀台,蔡瑁自題詩館驛屋壁,皆飾作七言律體。……今悉依古本削去。」

(6) 辨正的故事:「俗本紀事多訛。如昭烈聞雷失箸,及馬騰入京遇害,關公封漢壽亭侯,之類,皆與古本不合。又曹後罵曹丕,而俗本反書其黨惡;孫夫人投江而死,而俗本但紀其歸吳。今悉依古本辨定。」

今天通行的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基本上是毛宗崗父子的校改本。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6929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