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瀋陽、遼陽失陷與熊廷弼被殺
2020/05/30 15:19:04瀏覽233|回應0|推薦1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率兵陷開原、佔鐵嶺。明朝以熊廷弼為遼東經略,邊防始告穩固。

天啟元年 (1621 年),努爾哈赤攻陷瀋陽、奉集,遼陽失去屏障。當時遼陽守軍不滿萬人,局勢嚴峻,明朝以袁應泰接替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督軍備戰,加強防禦。

遼陽城池堅固,加上守軍準備充足,努爾哈赤不敢怠慢,發兵進攻。在火炮協助下,明軍初時取得優勢,但隨著後金軍隊從明軍處取得火器,配合騎兵衝殺,明朝援軍又被截擊,遼陽陷於孤立。努爾哈赤對遼陽發動總攻,袁應泰見大勢已去,自縊而死。遼陽失陷,連帶金州、復州、海州、蓋州等地亦盡入努爾哈赤之手。努爾哈赤不久遷都遼陽。

在劉一燝 (東林黨人),江秉謙 (聞魏忠賢亂政,憂憤卒) 等建議下,明熹宗再次起用熊廷弼為兵部尚書駐山海關經略遼東,同時以王化貞為廣寧巡撫,二人聯手抵禦後金。熊廷弼與王化貞不和,廷弼主張死守,化貞則主張開城出戰,《明史・熊廷弼傳》:

化貞為人騃而愎,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好謾語。文武將吏進諫悉不入,與廷弼尤牴牾……是時,廷弼主守,謂遼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永芳不可信,廣寧多間諜可虞。化貞一切反之,絕口不言守,謂我一渡河,河東人必內應,且騰書中朝,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聽捷音。識者知其必僨事,以疆場事重,無敢言其短者。

天啟二年 (1622 年),努爾哈赤率五萬兵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王化貞調動守軍出戰,全軍覆沒,廣寧失陷。化貞棄城而逃,《明史・熊廷弼傳》:

與廷弼遇大淩河。化貞哭,廷弼微笑曰:「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化貞慚,議守寧遠及前屯。廷弼曰:「嘻,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乃以己所將五千人授化貞為殿,盡焚積聚。二十六日,偕初命護潰民入關。

由於熊廷弼、王化貞未有領兵入廣寧城作殊死戰,盡守土之責,只是消極地退至山海關,明朝將二人逮捕候審。經刑部和大理寺審理,熊、王最後被判死刑。

楊漣、左光斗等上書鳴冤,反被宦官魏忠賢誣陷受熊廷弼賄賂 (天啟初年東林黨人和魏忠賢的鬥爭已經白熱化),收入獄中。廷弼被殺,大量東林黨人也被魏忠賢借機迫害至死 (魏忠賢實通過殺害熊廷弼,趁勢打擊東林黨)。明朝自毀長城,對努爾哈赤來說是件好事。

努爾哈赤開始實行屯田制,頒佈「計丁授田令」,屬民平時從事耕作,戰時作戰。他又把被俘的漢人編入女真人家當僕役,並強迫他們剃髮易服。

明朝以孫承宗為遼東經略,孫承宗接受袁崇煥提議,修築關寧錦防線 (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道防線,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護衛山海關,形勢一度好轉。

可惜天啟五年 (1625 年),因受閹黨掣肘,孫承宗罷官,由高第接任。高第盡撤遼東軍民,決定放棄關外四百里之地,獨保山海關。唯鎮守寧遠的袁崇煥拒絕,表示要與城共存亡。寧遠於是成為明朝孤懸於塞外的一支防守力量。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74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