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3 10:18:43瀏覽2975|回應4|推薦16 | |
王金平在和吳敦義會談後,不鬆口的表示不應該〞因人設事〞,這裡的人,指的應該就是韓國瑜。 我不談是不是非韓不可,就只針對〞因人設事〞這四個字,表達一下個人的看法。 按大多數人的理解,這四個字的背後,是有貶義的。翻譯成人話,指的就是〞不可以為了某一個人而改變規則,這是一種圖利私人的行為,非常自私,十分不妥。〞 但事情要充分理解,就要從兩個方向看。大多數的人對於王金平說的因人設事,是會感到心有戚戚,也隱約覺得國民黨為了韓國瑜去找出各種方法來解套,讓人很不舒服,用心理學術語講,叫〞相對剝奪感〞。政治人物很擅長於使用這類的話術來創造出社會的風向,使得人心對自己有利。 這件事的另一個方向,不是反過來說這四個字合不合理,而是王金平能不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這件事。 當然不行,因為國民黨因為王金平這四個字,就決定按之前王金平滿意的三七民調,或者是必需報名初選者才能被推舉,那麼,如果韓國瑜也有大位野心,不也可以用同樣的四個字來針對王金平呢?因為,這種方式,對他最有利,也是他最期望的。 所以,王金平其實是沒有資格說〞因人設事〞這四個字的,因為他是利害關係人。除了韓郭朱王周幾個人以外,其它人都有資格用這四個字來評論國民黨準備的徵召初選制。 有人會說,王金平也是想選總統的人選之一,挑選方法不公平,對於競爭不利,他難道不能為自己討個公道? 這個當然可以,但問題是,很多人忘了,公道公平是有假設前題的,世上不存在絕對公平。所以孫文說了,不能追求齊頭式平等,只能要求出發點平等。 絕對公平公道,是假議題,只能追求相對公平公道。而這裡的相對,指的就是在談公平之前,要先提出比較前題,比如文化背景,國家法律,人群範圍,.... 等等。 比如夫妻間的公平,在穆斯林和其它信仰之間,定義顯然是會有落差的。 能不能因人設事,就要在不同層級之間和組織目標裡去尋找答案,尤其是在國家和政黨之中。 國家和政黨的組織屬性注定了他們不能使用一般人際社會熟悉的做人標準。在國與國之間,談的是總體實力,用的是叢林法則,政黨因為要執政,也會有類似的做法。 對政黨來說,第一目的就是執政,目標是出現總統或是立法院裡佔多數席位。做不到這點,政黨就只剩理念宣傳這一件事可以做了,一直不執政,遲早會消失不見。 在執政目的下,其它皆可抛,這是第一序列原則,凡與這原則抵觸,就是政治錯誤,必需調整和修正。 有趣的是,國民黨有王金平喊因人設事,民進黨也在因人設事,剛好可以拿來做個比較。 王金平的因人設事,除了提出人不合適外,另外一個問題是犯了前面所說的政治錯誤。國民黨要重返執政是最高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因人設事是談不上的,甚至還更要去因人設事,因為重返執政的優先順序太高了。 在這個前題之下,因人設事不但不是錯,反而是吳敦義明大義,知道黨的問題所在,而王金平反而是〞不識大體〞了,相較之下,其它人都是識大體的。 民進黨的初選風暴就剛好相反,為蔡英文一延再延初選,這不但無法提升民進黨的支持度,反而陷民進黨於分裂的危機之中,這時候對卓榮泰用上〞因人設事〞就十分恰當,而蔡英文以一己之私破壞民進黨的執政機會,就是不識大體。 同理,韓國瑜批評馬英九,始終保留參選總統機會,不把話說死,按民調的結果來看,就是要為國民黨再取得執政保留機會,這是識大體。為了黨裡面的潛規則,禮讓大老,講話有禮貌,這在黨內是為了自己的人脈而識大體,但卻是自私的做法,在目前國民黨的狀況下,退讓反而是不識大體了。 對於大選的問題,如果看事情格局不夠高,任何評語都只會陷入各說各話耍嘴砲的無聊鬥爭中,把格局拉高點,重新看看局面,誰是誰非,一目了然。 國民黨為韓國瑜〞因人設事〞,誰曰不宜?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