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6 06:45:18瀏覽1733|回應1|推薦29 | |
傳統的創新來自於不滿。不滿於舊式思惟與形式. 或是不滿於傳統的溫度之於現代文化是冷的。 如果沒有傳統? 就沒有未來的指標。 台灣花磚引起我的注意.一方面是有人開始注意到它的舊式美麗。 之於我個人是族徽的標誌。我的爺爺是專門蓋客家民宅與廟宇的工匠師。 每回我與人提到他.有人眼睛裡會閃著現代的光芒說:那不是建築師嗎? 我遲疑了一會.轉換了古今場景:是的。我如此回應。 他用心蓋了我童年的老宅(伙房).正廳的牆上樸實顯得小花磚圖案醒目。 我離鄉後.再也沒有看過一樣的花磚圖案。 花磚成了家鄉(客家)的鄉愁。 近半月深夜黏貼花磚.八成原味.二成創新。 創新是因為馬賽克無法原汁表達出瓷製花磚的微微起伏的立體與流線感。 之於那創作的兩分.體會心得: 1.懂得跳色的奧妙.色彩與造型必須結合更緊密。 2.調和色是初階.懂得跳色已有主觀的個人風格。 3.體會到馬賽克質材已經不能滿足造型的需求.必須結合異質性材料。 4.馬賽克材料看似簡單.要玩得高段如西班牙高第美術館的藝術性. 單獨造型與建築的結合.馬賽克的圖案與異質材的搭配......要一起體會。 於是: 1.異質材結合以後.傳統不再沉重.對於馬賽克的局限不再不滿。 2.下圖當中一塊傳統花磚.剷除了圖案三次.最後接近心中的滿意.方休。 3.傳統花磚有重複性元素.抓住那幾個設計元素.變化開始多端。 對傳統花磚美麗的迷戀逐漸減少. 對傳統花磚的認知變成更純粹。 我有答案。卻不想說。 總之.傳統藝術我反芻了很多年。 4月11日早上10點受邀到台北大學演講.有時間我會稍微提一下。 (海報檔暫時找不到.找東西是累人的事)
已剷除 對手工線裝書有感覺是來自於手工紙與東坡。 因為父親是文人.如謙謙君子。影響到 我對現代文人林語堂及其筆下的東坡極為傾心。 (我可以講林語堂與蘇東坡的心性與情感.價值與信仰達四小時. 修過我的傳統藝術課程.華梵學生都知道.歡迎邀我講座講他們) 林語堂所寫的蘇東坡傳描述他在閒日做書的情景。閱讀著那片段文字 彷彿我在旁看著東坡的怡情。 後來才明白古代文人都會做手工書。 手工紙.手工書的裝幀及明清印書與插圖的風格演變。 詳情請參考拙作:2009年出版的《傳統藝術的新視野》一書。 (博客來有販售.還有電子書的出版可以線上付費下載) 下圖是在傳統藝術課教學生做一做手工書。(2hours) so 必須簡化傳統繁複的手續.減少挫折感.增加興趣。 很明顯增加興趣了。 自己畫藏書票的花圖案.貼上紙膠帶成手工書封面的花編。 我鼓勵採用各式各樣的紙質當書的封面與封底。最好封面與封底不同顏色。 最後.我堅持手工書要增加藏書票或藏書票印。 不為甚麼。 修吳嘉陵傳統藝術課程某種程度是一定要的「品」傳統。 上圖是一位大一女同學全部的成品.一周過後只有她捧一落手工書來打分數。 她喜歡手工書。她懂得製作的訣竅了。可以進級了。 很可惜我沒有進級課.因為不會有足夠修課的學生數的。 要靠她自己主動領悟與學習了。 也可以問我啦.找時間。 上圖是B4大的皮書.有花邊。下圖是藏書票印。我珍藏的.有時間可以自製。 藏書票的定義與源由........請參考上述的拙作.內容有提。 寫完了.天亮了。春假最後一天 啊.美術館久別重逢.親親如晤。 [Japanese] いつも何度でも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