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軟性角度為國際觀解套,「玩」出國際觀
2010/02/08 22:28:20瀏覽1632|回應1|推薦9

前兩天我在台灣救國團總團部所舉辦的2010冬令「國際事務研習會」,應邀就如何培養台灣青年國際觀議題,做了一場90分鐘「『玩』出國際觀-談休閒與國際觀培養」的分享。

經驗分享,一向是我最樂意從事的一件事,然而國際觀這議題看似嚴肅,而且根據邀請函上的說明,國際事務研習會是救國團歷史悠久的大專生指標性營隊,歷年優秀的結業學員有:馬英九總統、胡志強市長、東森財經主播張雅琴小姐、TVBS顧明儀主播、談判權威劉必榮教授...等。

再加上邀請原由註明:「因應時代潮流,現在青年朋友除了需關注較嚴肅的國際政經議題,透過較軟性的議題,如休閒旅遊、國際志工經驗等,比較容易能夠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達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我們實在非常需要像溫老師這樣的優質青年來分享他的經驗並帶給學員更多新的啟發。誠摯地邀請溫老師與我們一同打造新一代台灣的國際人才!! 」讓我著實既興奮又倍感責任重大,在整理分享內容時,花了不少時間仔細推敲。

還好當日我以輕鬆的角度,為這看似硬梆梆又嚴肅的國際觀議題下了一個軟性的註解,獲得菁英同學們的熱烈反應,讓我很是感動及高興。

我想,如何培養國際觀這個議題,不只是現在,而是常久以來我最常在演講分享中被詢問的問題。這次剛好有這機會,不如將我所演講的大綱整理出來和大家一同分享交流。

國際觀,決定你的世界有多大

首先,對你而言,國際觀的定義是什麼呢?是要清楚的明瞭及參與國際事務?還要擁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又或留學海外及旅行許多國家呢?我整理了一些名人們對國際觀的定義供大家參考:

總統馬英九先生表示:一般人都誤以為國際觀要好,就必須有好的外語能力並經常出國,如果是這樣,那麼導遊應該是最有國際觀的人士?其實要有國際觀,就必須增加對國際事務的看法,培養國際知識與見識,從國際知識中培養自己的看法。

台灣觀光旅遊的領航人嚴長壽先生表示: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本土的心態看問題、看世界。

清大前校長劉炯朗表示:所謂的國際觀,最高層次在於對國際事務的關懷,其次在於國際專業訓練,再來則是英文能力。

作家王文華表示: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格局,更是站上世界舞台的人文素養與胸襟。

對我而言,我所認知的國際觀,簡單的說就是懂得尊重及瞭解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文化及事務,並且反思自己,而不是鎖在小小的自我意識形態內。那你的呢?

打開國際觀,從語言開始

我同意「語言」的重要性。雖然外語能力強,並不代表一定具有國際觀,但它卻是拓展國際視野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此外,不可否認的,英語(美語)是目前全球最通行且方便的共同語言,大部分的國家亦將它納入國民教育必修的第二外國語文。因此擁有英語(美語)的表達能力,在溝通上確實可以幫上不少忙。至於外語的聽、說表達能力,我認為遠比讀、寫來得更為重要些。

旅遊體驗,是打開國際視野的最好方法

至於打開國際視野的方式眾多,但我認為最簡單及最好方法,就是透過「旅遊體驗」。我想,對於許多的事件,我們常常因為無法親自參與,很多的感動漸漸只流於表象化,只有親眼看到了,親自摸到了,才能體驗出它的真正感動及意義。

我忘不了那年在南亞大海嘯後的普吉島,我看見歐美人是如何到災區旅行,陪他們走過悲動,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軌道。原來,遠水真的救不了近火,再多的愛心募款、物資,遠遠比不上重新擁抱他們,讓他們正常生活來得重要!

因為,愛心募款、物資,接濟得了部份人的暫時生活,卻不可能讓每個人的口袋溫飽、心靈安寧!更何況,還有很多的募款、物資,在還沒有到達受災户前,早己消失在黑暗的角落。

我永遠記得在普吉島時那位美國老伯跟我說的話:「與其默默的行善捐助,倒不如給他們一個看見希望的微笑,和溫暖真實的擁抱。當然,最好的是像平常一樣跟他們買賣生意,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回到正常的生活,繼續過日子!」

旅行,它讓你身歷其境、重回現場,它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打開視野,懂得惜福、學會分享。

此外,歐美行之有年的「壯遊Gap Year 」,年輕人經常利用高中畢業後在進入大學當新鮮人之前的空檔;又或是大學畢業後,在進入社會當新鮮人之前的空檔,給自己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去體驗世界不同的文化,並打開國際視野及思維,這就是最好的範例。此外,自2000年後,亞洲的日本及韓國亦開始鼓勵年輕人實行壯遊體驗,為站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做準備。

當然,出門旅行通常均所費不貲,然而只要懂得方法,無論是參與國際志工服務,又或是尋求夢想資助計畫,均可以輕鬆的達到別人出錢,你完成壯遊夢想的目的,千萬不可妄自菲薄。

旅行讓我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

我們都成長在摩登社會的環境中,對於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我曾經以為它是落後的代名詞,也是社會發展現代化的阻力及洪水猛獸,更是國際化最沈重的包袱!

然而當我在海外看見其他國家是如何的為傳統文化感到驕傲,又是如何善用文化及創意的結合,打造出時代新文化,為自己的國家提昇生產力、附加產值及辨識度,我才真切的意識到文化對一個國家及自我的重要性,也開始真正的反思自我及接受自己。

此外,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樣,只能做自己認為可行的事,非常的保守,而且容易把自己劃在一個框框裡,從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及潛力究竟有多大?後來在旅行的過程中,有太多無法預料的事,在環境使然下,逼著自己去面對、去嚐試,才驚覺,原來自己有太多的多樣面是自己從來不知道及沒有發覺的!

我忘不了那年橫渡美國大峽谷的極限健行挑戰;在克里夫蘭州立大學分享客家文化引起的廣大迴響;三年擔任洛杉磯夏令營國際志工的施與受;還有參與普吉島南亞海嘯災後志工服務的心靈震撼…等。旅行真的很好,不僅讓我打開視野看見世界,更重要的是讓我發現及看見自己。

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大

至於旅行對我來說,除了為工作而旅行的旅行外,最重要的,還是為自己夢想而旅行的旅行。因為,那樣的旅行,是為我的人生增添無數精彩畫面的神奇彩筆,也是一份驅動生命的原動力。

我的人生大夢,一探當年鄭和下西洋所到最遙遠的國度「東非肯亞」,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奔馳,和動物一同追逐夕陽餘暉。因為這個肯亞大夢,讓我的觸角及世界,真真實實的來到地圖上遙遠的另一邊,東非。雖然它足足花了我20年才完成,然而親自來到肯亞,它所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完成夢想的單一滿足感而已,它還讓我遇見生命最原始的感動,在歸零的原點中,懂得珍惜動物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更懂得惜福及感恩。

在這裡我要送給同學們一句我最喜歡的話:「夢想不怕遠大,最怕的是連做夢的勇氣都沒有!」很多事情只要懂得善用方法,就沒有達不成或到不了的目的。我們大家一同互勉之。

最後,如何看待國際觀呢?閉上眼,當你的心中只有台灣時,你只能看見台灣;而當你的心中有世界時,你所看見及所擁有的,便是整個世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aveldanny&aid=3763312

 回應文章

克里斯。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種議題
2010/02/09 15:42
還要有一位國際觀的老師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