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1 07:53:18瀏覽1589|回應0|推薦7 | |
日前臺北縣政府衛生局做了一項調查,僅以亞東、淡水馬偕及新店慈濟醫院3家醫院的數據來看,每天就大約有200名急待醫療的病患透過急、門診的管道在等候病床住院。這個問題不僅病人與家屬頭痛,醫院也煞費苦思,就連主管機關台北縣政府衛生局也感同身受。 衛生局許銘能局長就表示該局同仁包括他自己在內,都常常接到民眾的求助,希望讓在急診室等候數夜的親友能早點住進病房,不過往往發現,不是醫院不肯收,而是病床調度確實困難,即便衛生局也不能強制醫院趕病人出院,也只能請醫院再三與病人加強溝通,希冀獲得病人的諒解。 近年來國內某雜誌在評比各縣市醫療資源時,臺北縣總是在「每萬人口擁有的病床數」項下遙遙落後其他縣市。我在上任後也注意到且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多次要求縣府衛生局積極輔導縣內優質醫院提昇服務能量,以滿足縣民需求。 然而大型醫院的擴充案,依醫療法的規定,主導權係在行政院衛生署,然而以衛生署目前的規劃,考量健保因素,其病床設置是以「健保分區」為核算基礎,也就是把台北縣與台北市以及基隆、宜蘭、金門、馬祖合在一起為一個「醫療區」,並作「總量管制」,規定每一萬人設病床6張,任何500床以上規模的醫院,如果已達到這個總量比,則禁止該醫院設立或擴充。也就是認為臺北縣民一旦必須住院,如果臺北縣的醫院病床不足,可以去找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的醫院去住,這顯然有違民眾選擇就醫的權利和便利;此外,以人口數消長明顯的北縣市做比較,臺北縣總人口數386萬,卻僅有急性病床5,613床,每萬人口只有14.58床。相形之下,臺北市人口數僅有261萬人,卻擁有急性一般病床16,480床,每萬人口63.14床,病床資源對比懸殊,更遑論北縣的人口數,每年仍以平均2至3萬的數目在增加中。 北縣不是沒有醫院想解決這個問題,只不過是申請案送到中央後就被現行標準擋駕了,除非衛生署的病床分配準則有變,否則北縣的病床數就不得不與北市綁在一起,聯帶的資源不足且不均的事實,就一直被「數字遊戲」所掩蓋。 臺北縣衛生局也已多次循行政管道向衛生署反映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明確表達反對基於健保財務理由,以健保分區為計算病床基礎,建議應該依人口成長、經濟發展、生活機能及醫療需求等因素,重新劃分符合現況的務實區域範圍,以真正解決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臺北縣雖已是準直轄市,且在明年底將正式成為直轄市,可是在財務方面,目前仍未看出中央將完全以直轄市對待,其中醫院擴充案不但攸關民眾最基本的健康福祉,並且事實上病床的設施是完全由民間出資,因此實在看不出來中央有何反對理由。臺北縣政府具體建議中央:1.將審查基準的「健保分區」改為「醫療次區域」,2.將台北縣市切分為2個次區域:「台北次區域」、「板新次區域」,3.醫療次區域內500床以上醫院,每萬人口以12.5床為審查基準,使真正促進醫療資源均衡發展,以符合民意期待。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