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9 08:22:10瀏覽1946|回應6|推薦10 | |
日前拜讀台北縣文化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台北縣升格問題最近鬧的沸沸揚揚,雖然北縣府會不分朝野通過升格案,唯前途依然未卜。其實台北縣升格問題不是最近這幾年才被提出,早在民國六十八年,也就是卅年前,台北縣議會就通過將北縣升格為「中正市」。卅年來,從邵恩新、林豐正、尤清、蘇貞昌到周錫瑋任內,都曾為升格努力過,但都未受中央重視。 民國六十八年台北縣的人口早已超過一百萬人,以當時的法令規定,只要人口超過一百萬人就可升格為院轄市,因此台北縣議會通過提案,將北縣升格並命名為「中正市」,全案報省府後很快就被打了回票。 民國七十年林豐正參選縣長,當時台北縣人口已超越北市,但生活水平卻差異極大,各項公共建設更不用提了。就以淡水河堤防為例,台北市這頭堤防高十米;台北縣三重市的堤防只有五米,而且還是土堤。因此林豐正在第一次參選時,喊出「一等縣民 一等生活」的口號,不過也就僅止於口號,因為他頭一個四年任內,台北縣的預算沒有額外增加,當時台北縣人口增加迅速很決突破兩百萬人,不要說公共設施,連學校都來不及興建,因此國小學生實施二部制,每班擠進五、六十人,甚至一班規模七十人的學校也有,永和秀朗國小那時有一萬兩千人,成為世界學生數最多的國小。 林豐正任內翡翠水庫已接近完工,由於翡翠是以供給台北市民飲水為主,但水源區卻在台北縣內,因此台北市府曾渴望將新店等地劃入北市,因此內政部開始進行「行政區調整」的規劃,想將新店、淡水等地劃入北市,不過台北縣議會極力反對,縣府也反應冷淡,最後因牽涉甚廣也就不了了之。 記得林豐正在競選縣長連任時,對縣市差距愈來愈大感到不滿,因此用了「走出自己的光明路 不做永遠的衛星城」較強烈的競選口號。當時黨外的尤清與他競爭且來勢洶洶,在最後關頭行政院長俞國華承諾,要撥款卅億元興建北縣國中小,澈底解決國小二部制。 林豐正卸任後,民進黨的尤清當選縣長,他在任內也積極設法讓北縣升格,希望藉此能增加財政收入,不過中央是國民黨在執政,怎麼可能讓尤清稱心如意呢!更可笑的是當時有省市協調會報,每月召開一次,台北縣市早已成為共同生活圈,北縣有許多問題需要北市配合解決,像是橋樑管理、廢土運輸、淡水河整治:等等,但台北縣因位階比北市低,因此不能與北市府面對面溝通,非要透過省府與北市談判,結果吃虧的當然是台北縣。即算尤清在第二任任內,陳水扁當選了台北市長,當時民進黨喊出「清水合作」,結果是一事無成。 民國八十六年蘇貞昌當選台北縣長後,又喊出了「昌扁合作」,唯在各自利益的考量下,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成果。不過在他任內高升到總統府秘書長及行政院長時,台北縣負債已達舉債上限,共負債八百餘億元。 尤清和蘇貞昌雖是同黨,但每次談到這裡就覺得自己滿腹委屈,他不只一次的說「林豐正交給我時,縣庫還有五十億元;我交給他時縣庫有一百億元,且沒有舉債。尤其新板特區是我任內規劃動工的,且新板特區土地標售為縣庫賺進了一百億元,可是功勞都變成別人的。」 四年前周錫瑋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縣長,當時馬英九還在台北市長任內,兩人關係良好,馬不知為周站台多少次,且為周錫瑋的「縣市合併」政見背書。在他上任的第一年確實為「縣市合併」努力過,九十五年八、九月間縣府曾兩度提出「縣市合併法」草案報內政部,但都被打了回票,因此開始朝直接升格直轄市努力。 縣府先是透過縣籍立委蔡家福在立院提出「準直轄市法草案」,周錫瑋憑藉著過去擔任過立委的人脈,竟然讓準直轄市法在立院過關斬將完成三讀,當時引起蘇貞昌領導的行政院一陣錯愕。 周錫瑋原以為在升格為「準直轄市後」縣府的統籌分配款及各項稅收都會比照北高兩市,結果希望不但落空,甚至連舉債上限都沒有提高,讓他大失所望。…… 立院在四月間完成地制法修正後,北縣府會對升格再度燃起希望,認為這下有了法源基礎,行政院應不會再視而不見,因此積極擬定「台北縣改制直轄市計畫書」,並獲議會一致支持,已在日前送往內政部轉行政院。 歷經卅年的歲月,台北縣究竟能不能升格和北市並駕齊驅,在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