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北市小內閣先出爐 副市長侯友宜、祕書長陳伸賢 受矚目
2010/12/21 22:21:43瀏覽784|回應0|推薦0

2010-12-21 中國時報 【林金池/北縣報導】

五都小內閣人事布局,新北市率先底定。朱立倫昨公布33人名單,原副縣長李四川、財政部次長許志堅、警大校長侯友宜出任副市長,秘書長由前水利署長陳伸賢接掌;北縣現任局處首長絕大多數未獲留任,變動幅度極大。對於侯友宜、陳伸賢的政治色彩被質疑,朱立倫強調,用人不考慮政黨或意識形態,專業、會做事情最重要。

     至於新北市英譯名稱,朱立倫說,從頭到尾的主張就是「New Taipei City」,雖然北縣府決定用漢語譯音,但相信他的主張也是民眾的主張,上任後就會向內政部提出。

     朱立倫說,三位副市長人選代表未來重要施政面向,以選前承諾「三環三線」而言,這次拜託工務專才的李四川留任,加上原捷運工程局副局長高宗正擔任工務局長、原高鐵工程局副總工程司趙紹廉出任交通局長,這將是未來推動捷運的黃金組合。

     另一名副市長許志堅是北縣金山人,為現任財政部次長,也樂意返鄉服務,專長在區域規畫、都市更新、財政規畫,這些都是重要施政;新任秘書長陳伸賢曾任水利署長,行政經驗與職等都足以服人,況且,未來與台北市間的黃金雙子城、水岸曼哈頓,這都需要陳的水利專長。

     至於侯友宜專長為治安,新北市治安是民眾關心議題,也是市政建設需要顧及的面向,他相信侯友宜、新任警察局長伊永仁,以及民政、社會、教育、消防等單位,可以共同營造「安全生活」,確保治安無虞。

     兩位副秘書長陳嘉興、許育寧,前者曾任北縣副秘書長、桃園縣環保局長,後者則由桃園縣府秘書長商調。朱強調,這次用人秉持中央與地方、城市與城市、政府與民間交流等三大原則。

     這次公布的33名新北市小內閣名單,除警政、人事、政風、主計等中央一條鞭的機關;其餘27位機關首長分別來自中央、桃園、北市、北縣。原北縣社會局長李麗圳、勞工局長高寶華、環保局長鄧家基、消防局長黃德清等人留任;原縣府副秘書長廖榮清、林登讚分別轉任新北市農業局長、文化局長,原參議蔡麗娟轉任秘書處長;三重市長李乾龍則轉任民政局長。

伯樂攬將才 朱家軍準備好了

2010-12-21 中國時報 【江慧真、林金池/特稿】

     五都小內閣浮現,名單專業清新,精銳盡出,直逼中央大內閣。其中,新北市長當選人朱立倫團隊最為吸睛,平均年齡五十二歲,戰鬥力強不說,人脈更四分天下,涵蓋馬家軍、朱家軍、前朝臣和政務官,閃亮到連朱立倫自己都要澄清,「既沒有桃園幫,也沒有北縣幫,更沒有中央幫,通通都是朱團隊!」

     五都競合,原本就是場「搶兵、搶糧、搶地」的大作戰。對五大諸侯來說,勝選那刻才是挑戰的開始:都市定位不能好高騖遠,願景清楚還需人才資源,重要的是,在預算大餅不變下,一要找到創意高手,行銷中央專案兌現選舉支票;二得覓得技術官僚,挖中央預算書上「看不見的錢」、搶「可用的國有地」;三則少不了都更高手,賣土地籌錢,把荒漠變綠洲。

     從新北市團隊來看,桃園縣執政兩任的朱立倫,顯然是箇中伯樂。他當年精準定位桃園機場,端出「航空城」大案,從淺顯的蛋白蛋黃理論,成功遊說中央跨部會一步步設立法源、土地徵收到預算分配,至今仍是縣市長眼紅的戰利品;朱家軍再度成形,軍容更為壯大,儼然就妥準中央的戰鬥位置。

     政壇觀察,朱立倫從政以來,用人哲學廣納百川,政、商、學、媒毫無設限。他擅長把別人的兵變成自己的將;強於重用他營人馬,以利第一天就上手;外界關注他拔擢被視為親綠的侯友宜為副市長,是為高招,但事實上,朱立倫「重量級」部署財政國庫官僚、延攬都市計劃專才,才是長遠布局的核心思考。

     對朱立倫來說,新北市最大的考驗,無非是三環三線的動工。這個在選前被對手蔡英文視為「買不起的大牛排」,選後在交通部高層眼中,仍憂心是難度極高的市政支票,既決定朱立倫的治理誠信,更關鍵朱的政治生涯。他找來馬家軍三大將:前市府都發局長、財政部次長許志堅,前市府捷運工程副局長高宗正和前市府捷運局綜合規劃處長趙紹廉,全力衝刺。

     新北市組閣過程保密到家,媒體猜測的命中率低得可憐,核心幕僚更是三緘其口,讓人見識到「朱家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鐵衛作風,但首長與新北市缺乏淵源,將是未來府會關係的一大隱憂。

     朱立倫在桃園縣長任內就要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踢著正步整齊劃一往前走,還有人形容「朱家軍」鐵衛作風可說是國民黨內的「新潮流」。此刻的朱立倫行事作風不僅「沾鍋」,更懂得拉下身段,延攬各營人馬。不管是眼前的五都大競賽,或是黨內權力角逐的下一步,朱立倫的布局,似乎已做好了準備。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1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