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去梯言/海峽中線「六尺巷」
2015/03/11 20:46:22瀏覽238|回應0|推薦0

2015-03-11 02:08:32 聯合報 公孫策

兩岸「夏張會」躑躅不前,說是卡在M五○三航線,其實雙方都心知肚明,那只是託辭。然而,M五○三航線貼海峽中線打擦邊球,事實上觸動了台灣人心最敏感的神經,不管夏張會不會,都得有個解決。

台灣海峽就那麼窄,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中間畫出一道明確的「禁航區」。可是,台灣飛金門馬祖從來都是穿越海峽中線的,一旦畫出「禁航區」,就不可能只許台灣穿越,不許大陸飛航。對台灣來說,那樣反而比現狀「退步」。

不能退步,就只能各自讓步。

清康熙時大學士張英的家在安徽桐城,家裡要修一堵牆,跟鄰居一個秀才為了地皮起爭執。張家人修書到北京城,請相爺為家人出頭。張英當即寫了一首詩,交給來人帶回去:

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詩,乃自動退後三尺。鄰居秀才一見,也退後三尺。於是桐城就有了一條「六尺巷」和一段傳誦至今的佳話。

海峽兩岸「各退三尺」,對台灣並無影響,因我們並不飛如此一條航道;對大陸則是一種「退讓」,大陸肯不肯呢?

且看前述「六尺巷」的另一個版本,故事情節與詩文都一樣,只是人物變了,變成張英的兒子張廷玉,身分也是大學士(院長級),對方則是一位葉姓侍郎(次長級)。

大陸比台灣大很多,好比大學士官大勢大。可是,大官怕「清議」,大國怕國際輿論。因此,除非大學士不畏清議強爭地皮,否則只能大學士先「退讓三尺」。那麼,接下來就是大陸如何看待台灣了。

在北京眼中,台灣是「秀才」還是「侍郎」?如果視台灣為「秀才」,這個秀才不畏強梁,吭聲相向,事情拖下去,清議肯定不利於「大學士」,只能「先退三尺」。如果視台灣為「侍郎」,既然大家並列朝廷,那就好好商量,雙方同時「各退三尺」,政治解決。

中國現在是一等強國,硬要飛M五○三航線,誰也不會幫台灣出面。可是看在亞洲國家(如東盟)眼中,他們對中國的態度會起怎樣的變化?但若能在海峽中線畫出一條「六尺巷」,國際「清議」就完全不一樣了。

海峽夠寬,讓個「三尺」其實不影響飛航,北京該有明智的決定。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144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