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社論-請行政院導正偏頗的產業政策
2015/02/10 17:31:57瀏覽111|回應0|推薦0

2015-02-10 01:23:27 經濟日報 社論

環評大會上周通過了中科五期開發案,台積電10奈米製程生產基地終於有解,各界額手稱慶,咸認為將可為半導體龍頭奠定技術領先的堅實基礎,足以面對三星和英特爾未來的嚴厲挑戰,讓我國晶圓代工產業繼續執世界之牛耳。

只是,這個開發案最重要的投資案,台積電18吋晶圓廠總投資額在5,000億到7,000億元,卻只能創造5,0007,000個工作機會;也就是說1億元新台幣的投資,約略只能創造1個工作機會。

以去年10月經濟部在「全球招商大會」中公布的七家服務業外商對台投資案,三年內投資520億元估計可以創造出6,850個就業,大約每1億元可以創造13個就業機會。兩個案子比較,一樣的投資金額下,服務業其實可以創造出高科技製造業十多倍的就業效果。

如果當前的就業環境,是已經達到「充分就業」狀態,而且面臨薪資快速上漲之下,則較佳的產業政策就應將發展重心放在高科技製造業,以免對人力缺口和薪資水準造成太大的壓力。事實上,目前的狀況卻是失業率仍高、一般薪資停滯不前,因此產業發展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能夠帶動較多就業、創造調薪壓力的服務業才是。這種道理甚為簡單,不需深諳精妙的經濟理論即可理解。

然而,我國上至行政院,下到科技部、經濟部或其所屬各司、處,對產業的發展思維,迄今仍舊以科技、製造為上,預算結構、施政重心,數十年如一日地擺在「高科技製造業」。政府的財經預算八、九成都跑到製造業,相關局處的配置人力長期以來也都偏向科技製造。

耗掉政府絕大數產業技術發展資源的所謂「科技預算」中,沒有和「科技」掛勾的非製造業或服務業,根本就分不到一杯羹,彷彿純粹的服務業絕非「科學」、毫無「技術」可言。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即使經濟部的組織改造將「工業局」和「商業司」合併成未來的「產業發展局」,若還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讓「內部結構」原封不動,仍然視服務業為「剩餘產業」、高科技製造業永遠是「重心產業」,那麼,年年喊得漫天價響的「工業和服務業並重」、「高科技製造業和高附加價值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雙引擎」,還是會淪為口號,可以預見,失業率照常偏高(目前仍以3.9%超過韓國3.5%、香港3.3%和新加坡2.0%)、薪資照樣偏低,產業結構改善有限。

行政院毛院長上任以來,是有一些新氣象;但是,科技預算分布結構,以及輔導產業的政府人力長年不變,凸顯我國行政當局無力應對大環境變動,也讓民眾長久期盼政策必須隨環境變化而更張,卻無法獲得滿足。對照執政黨最近敗選,而台北市新市長柯文哲即便在頻頻失言下,「台北新政」仍受到民眾廣大支持的現象,難道不能受到深刻啟發,轉而「以變制變」、「以動應動」來獲得民眾的「有感」嗎?

行政院下轄的各部會因循舊制久矣,目前只要是有新氣象的施政,幾乎都需要跨部會協商,或修改陳舊法規;但跨部會協商就遇到部會之間的本位主義,修改法規就遇到失能的立法院,導致各部會目前都只能搞「鳥籠施政」,隨便應付一下當時的需要,變不出新把戲。

請行政院主動、積極地要求各相關部會調整施政重心,平衡地分配資源到製造業和服務業、修改「科技預算」讓無「科技含量」的服務業創新可以獲得支持、讓「就業創造」成為各種方案的重要審查條件、政府「組織改造」調高輔導服務業的能量。否則,除了服務業發展遲緩、失業難降之外,類似「反服貿」的夢魘可能還會持續上演。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83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