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5 14:38:53瀏覽229|回應0|推薦0 | |
2014年大陸因房地產市場下滑、內外需不振,GDP年增率下滑至7.4%,創下24年最低增速。經濟學者李稻葵說,目前大陸經濟成長率正處於U型週期的底部,預估2015年GDP成長為7.2%;然而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則於近期分別調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1%及6.8%,顯然,大陸的經濟成長已遇到瓶頸。 2013年,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是124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與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卻趁勢抬頭,全球新增數百項貿易限制措施,中國於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準此以觀,大陸的對外貿易將面臨不少挑戰和風險。 睽諸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大都曾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以保護本國的製造業、服務業及農業。當他們累積足夠財富並確保可從自由貿易獲益時,便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要求發展中國家同樣開放市場,以美國最具代表性。 有大陸反傾銷第一人之稱的北京清大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在世界經濟繁榮、商品購銷兩旺之時,貿易保護主義就無市場。然而,當經濟出現衰退,貿易保護主義必然抬頭,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及全球第一大貿易大國過程中,亦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換言之,國際上對中國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在金融海嘯之後愈演愈烈;目前,大陸與主要交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實有增無減。如歐、美等主要貿易夥伴紛紛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或兩者雙反措施,限制大陸產品出口;特別是美、中之間貿易赤字持續擴大後,美國不斷對大陸施行各種貿易保護手段,並曾將大陸列為全球最大假貨實體市場,其背後的意涵就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據統計,2014年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97起,加大對其國內產業保護力度。再者是高科技產品成為貿易摩擦新主角。如中國輸出的太陽能、風力發電機組、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相繼遭到貿易救濟調查。近日,阿里巴巴投資者已委託在證券和反壟斷訴訟領域享有盛譽的美國股東權益律師事務所Pomerantz LLP,對阿里涉嫌信息披露不充分展開調查,亦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相當大關注。 面對內外貿易挑戰與風險,中國大陸商務部於2014年初正式成立貿易救濟調查局,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事件,依法開展貿易救濟調查,獲得不錯的成效。同時也加強創新與合作策略以振興外貿,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但在貿易摩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下,中國政府和企業抗擊貿易保護主義的任務將更加艱巨。(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