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返日情怯 白團留台助蔣建軍
2015/01/13 21:37:07瀏覽162|回應0|推薦0

20150113 中時電子報 朱建陵/台北報導

當走進北投溫泉路144號一棟日本宿舍,並在裡頭反覆泡了3次溫泉後,日本《朝日新聞》前駐台記者野島剛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想法,1949年起,曾經在台灣協助蔣介石對國軍將領進行軍事教育,並協助建立台灣軍事動員體系,駐台時間長達20年的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其初衷並不只是對蔣介石「以德報怨」的感恩,還有諸多人性化的原因。

這幢日本宿舍是日本白團在台曾經的住所。野島剛新近在台灣出版《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一書。關於日本白團,台灣、日本在1990年代各出版過一本專書介紹,但野島剛說,他對之前研究共同的論證,即「白團是基於報恩心理來台協助蔣介石」,並不滿意。

他說:「人類的社會,是由表面的原則和內在真實的想法所共同構成的」,他花費6年時間在日本、台灣兩地尋找當事人,遠赴美國胡佛研究所翻閱蔣介石日記的目的,就在發掘隱藏在這種表面原則之下的「真心」。

根據統計,從1949正式組團至1968年結束,先後參加白團的日本二戰退役軍人共有83人,目前多數身故。1945年日本戰敗當時,白團成員之一的糸賀公一才34歲,他原本走的是日本社會精英路線,自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參戰,一路升至中佐(相當中校),但在日本戰敗後一夕翻轉。

野島剛認為,舊軍人在日本戰後社會屬於見不得光的一群,所有人都指責他們「打了一場敗仗」,「把日本捲入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對這些曾經接受日本最精英軍事教育,又在戰場上得到過實踐的軍人來說,留在日本國內,始終只是難堪。

反之,到台灣參加白團,不只被人當成教師尊重,同時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流傳到後世,而蔣介石又為他們提供極高的薪資待遇、優渥的生活環境,每年還可以有長達一個月的長期休假。野島剛認為,這是日本白團可以在台灣停留長達20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根本不想回去」。

即使如此,這83名白團成員確實各有專業,非常得到蔣介石器重,而白團駐台成員與在日協助組織「富士俱樂部」,也確實為蔣介石、為台灣盡心盡力了20年,至今仍有「富士俱樂部」為台灣搜集的7000冊書籍資料置放於國防大學圖書館地下室中。

野島剛:兩岸分治猶如故宮

20150113 朱建陵/台北報導

曾經在20072010年間擔任《朝日新聞》駐台記者的野島剛,至今已經在台灣出版了3本書,焦點分別是兩岸故宮、清明上河圖,與最新的日本白團。

野島剛從兩岸故宮的角度比擬兩岸目前分立的政治關係,從清明上河圖看中國歷史,再從蔣介石與白團的角度,既說白團、也說在台灣少有人論及的蔣介石與日本關係。

他認為,日本雖然有很多研究者討論蔣介石,但左派純粹批評、右派純粹美化,都不能說是客觀的研究。

對於白團與台灣市井小民的關係,野島剛坦承,「對他們而言,或許根本就是完全不重要的問題」,「這點確實是我們必須嚴肅以對的事實」。但他在受訪時強調,他是從日、中、台的「大時代」角度看問題,因此也是從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台灣。

在結束駐台之後,野島剛返回日本主持《朝日新聞中文網》工作,由他所屬團隊在大陸新浪微博開設的《朝日新聞》官方帳號,由於用語活潑,經常以「日本鬼子」自稱,並且每日在「晚安帖」中一面說「晚安,哦呀蘇米」、一面以手書漢字表達當日新聞的感想,在大陸紅極一時,可惜2013年遭封。野島剛目前在東京主持《朝日新聞》報系下屬雜誌《AERA》的國際新聞部門。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16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