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冷眼集/中線、中轉 虛擬邊界 面臨實質突破
2015/01/13 20:24:07瀏覽94|回應0|推薦0

2015-01-13 14:58:39 聯合晚報 記者黃國樑/特稿

「穿越海峽中線」與「陸客中轉」是兩個對稱性的包裹,台灣要求陸客中轉,以成為轉運中心,北京索取穿越中線為代價,這是對岸曾經表達過的,我方不接受。現在海峽中線以西航線的畫設,是對岸技術壓迫策略,讓海峽上空出現民航機成為事實,排除台灣開放海峽的心理障礙。

兩岸談判涉入深水區,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台灣不可能一直討糖吃,卻不付錢。陸客中轉是台灣不被邊緣化,繼續以一個區域性的空運轉接中心,在東亞扮演經濟要角的重要憑藉,一旦台灣不具空運轉運優勢,區域中心的概念就隨之消殞,金融中心、觀光重鎮、商務會展等服務業都難以生成。

要一個轉運中心長在一個冷戰結構上,猶如要一顆巨木長在圍牆上一般困難,一個區域性的承軸之旁,擺著一個虎視耽耽的接戰區,在視覺上、心理上,都是一個不均衡、礙眼的陳設。

海峽中線是冷戰時期畫出來的虛擬邊界,它的存在,其實意味著冷戰沒有結束,它藏在那靄靄的雲端,也藏在兩岸人民的心中,在此岸的民眾心中它猶為重大,因此線東即為本國,線西、甚至是要一直退到那塊大陸的海岸線,則是彼國。於是,無論如何,那個界線不能泯除。

但現在的情況是,中線以西,理當屬於對岸,對方航路畫設,不過是要回他本有的東西,台金、台馬在線西的那兩段航路,反而是對岸開出的一張長期優待票。

兩岸在九合一選前,首次談了陸客中轉,對岸想必照例提了穿越中線,台灣若真要成為一個密集航線的轉運中心,真能繼續拿中線擋在前頭,永遠要人繞個大圈飛進來?

於是成了魚與熊掌的難題,要安全、要屏障,就不可能還要轉運的經濟效應。要轉運的大餅,就不可能繼續把航道卡著。現在這光景,台灣也只能叫一叫,你既然要了那條中線,你就不能還管人家在西邊搞什麼。剩下的,到底是要魚、還是要熊掌,每一個人都得想清楚,並且決定。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1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