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字解讀選舉/柯文哲臉書275萬次互動解密
2014/12/16 19:36:52瀏覽184|回應0|推薦0

數字解讀選舉/柯文哲臉書275萬次互動解密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昭安】2014.12.16

「這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勝選當晚,把改變台北市的榮耀歸給庶民、鄉民、公民。柯文哲團隊「網路操盤手」透過分析大數據(Big Data)滾動修正選戰策略,不僅危機處理得當,還主動出擊引「讚」,讓網路讚聲變實質選票,大贏連勝文24萬票。

對柯死忠 對連較酸

近年社群網站發達,網路成為候選人新戰場。分析臉書數據,可觀察到網路族群對柯文哲好感度遠高於連勝文。投票前夕,柯文哲臉書粉絲人數高達58萬多人,連勝文僅23萬多人,「柯粉」比「連粉」多出一倍多。

據「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林克傳說」等網站統計,連勝文臉書雖網路聲量、討論量都較高,但「高人氣」不等於高支持度,反對連勝文的聲音反而是網路主流。

「林克傳說」蒐集七月一日至選前一天的臉書數據,分析出連勝文反對度高達百分之70,柯文哲反對度僅22.42

「網路溫度計」則搜尋關鍵字進行「語意情緒判斷」,計算「網友酸度」。從九月卅日到選前一天,連勝文的「酸度」達21.91,遠高於柯文哲的9.59,讓連勝文不得不感嘆遭「網路霸凌」。

追蹤數據 化解危機

透過全球社群分析網站Socialbakers提供的數據,也可發現網友在候選人臉書上互動的次數,與此次候選人得票數有正相關。柯文哲近一個月臉書互動次數為275萬多次,以按讚、分享為主;連勝文互動次數僅98萬多次,以按讚、留言為主,留言率雖高,但多為負評。

柯文哲團隊「網路操盤手」,也把網路聲量當作重要的「危機探測器」。

立委羅淑蕾九月十日公布柯文哲MG149帳戶問題,柯團隊原想「冷處理」,但分析網路數據後發現,討論柯文章百分之60與MG149有關;他們主推的「政見牌」,討論率卻不到百分之20。柯團隊緊急修正策略,從較受網友好評的關鍵字「公開、透明、開放」出發,開記者會「正面迎敵」,有效降低負面評論。

網路操盤 搜集輿情

為打贏這場「網路選戰」,柯文哲聘請「Richi里斯特資訊媒體」創辦人戴季全擔任科技顧問。戴季全透露,他除監控柯文哲臉書粉絲專頁按讚、分享、討論數外,包括官網點擊率、YouTube關鍵字、網路捐款者身分、所在地等,「只要能量化分析的數字,我都全面掌握」。

戴季全說,網路捐款要開收據,捐款者須填寫戶籍地址,「從中可篩選出有投票權的支持者有多少」。

戴季全表示,選戰初期,捐款者中大約只有百分之20是台北市民,團隊非常擔心另外百分之80支持者是外地民眾,沒實質投票權。且因網路無法區分台北、非台北「戰場」,他們只好把台北的選戰,「當全台灣的選戰在打」。

選戰後期,台北市民捐款比率逐漸提高到百分之50,戴季全才放下心中大石。

「網路數據是重要的輿情資料。」戴季全說,2008年歐巴馬選美國總統時,早運用社群網站打選戰;此次台北市長選戰,是台灣選舉文化重要分水嶺,政治人物如果不擁抱、理解網路,就是賭上政治生命,「一隻腳已在棺材裡」。

不過戴季全也強調,大量搜集網路數據,是為「傾聽」選民意見,重點還是候選人本身的價值理念及主張。唯有理解「網路」這個全新的政治場域,不把網路視為「惡意媒體」,而是當作「接觸選民的觸媒」,才能真正拉攏網路族群。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968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