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蘇起專欄-台灣選舉的境外因素
2015/01/23 19:03:14瀏覽102|回應0|推薦0

20150123 中時電子報 蘇起

希臘的國會選舉即將在這個月底舉行,一般估計可能促使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激進左派聯盟終會勝出。1月初,德國的《明鏡周刊》引用親近德國政府人士的話說,如果希臘新政府要出走,德國將不再勉強挽留,乾脆放手讓希臘退出。消息放出才幾天,該聯盟就軟化既有立場,歐元區危機得以緩解。

講白了,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在干預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民主選舉。不合法?不道德?但它還是發生了。原因很簡單:決定國際關係的從來不是國際法,或國際組織,更不是抽象的道德(像民主價值),而是實力對比。即使論民意,也是大國的民意重於小國的民意。

而決定國家對外行為的主要因素一直都是國家利益、實力對比、及意志強弱等3項。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般國家不會隨意去干預別國的選舉。但如果別國選舉可能對本國國家利益造成不利的影響,就可能出手干預。干預手法是細膩還是粗糙是另一回事,但干預本身卻沒有任何國際法或國際組織可以制止。很不幸的,我們的總統大選就是那種極可能牽動他國利益的選舉,而受到最直接衝擊的就是中國大陸與美國。

讓我們一起看看近2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實例。1996年,北京對李前總統的康乃爾訪問餘怒未消,但受限於軍事實力,除了發動大量文字攻擊外,勉力朝著台灣外海發射幾枚後來被李譏笑為「啞巴彈」的短程飛彈,並在沿海集結大軍。美國高調派遣兩組航母艦群前來馳援,才化解了中共的「文攻武嚇」。

2000年的大選中,北京對李前總統的「兩國論」怒不可遏,但因實力仍然不足,不願重蹈4年前覆轍,所以只由總理朱鎔基出面用威脅口吻向台灣喊話。這是「文攻而不武嚇」。

2004年大選前,中共軍經實力已有大幅提升,美中兩軍也已開始進行將領交流及艦隊互訪的活動。美國還公開反對陳前總統的「公投綁大選」。更重要的,連宋配持續領先,而陳呂配的選情窘狀百出。較自信的中共於是既不文攻,也不武嚇。為了化解美國的反對,陳前總統在選前最後階段批准延宕多年的數千億台幣的對美軍購案,才讓華府對公投的態度從搖頭轉成點頭。

2004年底的立委選舉本來只是地方選舉,但如民進黨獲勝,則陳前總統的「制憲」與「正名」將更加虎虎生風,勢必挑動兩岸最敏感的神經。此時恰是美國自己的大選熱季,兩岸的風吹草動絕對會影響小布希的連任機會。所以美國正副國務卿公開放出罕見的重話,「台灣不是獨立的,不是享有主權的國家」及「台灣關係法沒有規定我們必須防衛台灣」,直接戳破台灣部分人長期的主張及信仰。反而中共仍然不文攻也不武嚇。

2008年大選前,台海軍力對比已開始傾斜,但因馬總統勝券在握,於是中共表面完全不動聲色,不文攻、不武嚇,改採「武備」。根據時任國防部長蔡明憲的回憶,「中國已進入備戰狀態。如果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當選,而且兩個公投案過關,他們就可能動手。」美國方面則靜靜派出3組航母艦群巡弋台灣四周海域,以為防範。

2012年,中共仍然按兵不動。歐巴馬政府則由不具名的「資深官員」透過英國的《金融時報》公開傳達華府對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訪美後總結的印象:「她讓我們明顯懷疑她是否有意願及能力繼續維持近幾年兩岸關係的穩定。」這次德國對希臘的操作手法與此先例頗為神似。

這些實例證明,第一,美中干預台灣大選是原則,不是例外;是常態,不是偶然。第二,美中干預的方向可能互斥,也可能互補。第三,干預的主體、方向、形式、手段、明暗及輕重,均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第四,差異的主因則是美中兩國在當時各自如何盤算自己的國家利益、又如何評估它們之間的實力對比及意志對比。

過去6年多的安定大局讓台灣民眾非常習慣「小確幸」的生活與思維,而忽略了「大確幸」的重要性。從上述歷史軌跡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很可能會再度提醒我們:現在享受的「大確幸」其實是多麼脆弱,多麼得之不易。(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祕書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401374